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回头无岸 (第1/1页)
庆元十年的第一场雪下得不早不晚,一夜飞絮过后,东宫的海棠树上就缀满了将融未融的琼华,在千枝万条中幻化出朵朵白花。 “母妃,我……咳咳,咳咳咳……” 东宫殿内,母子二人相对而坐。 太子赵熠裹着锦裘,唇色发白,面呈菜色:“母妃,儿臣病了,河东一行就免了罢?” 庄贵妃端坐在宝座上,雍容清贵的脸上并无一丝动容:“微服私访一事早已定下,你父皇因此亦夸赞你仁厚,你身为太子,岂能言而无信?” 赵熠低了低头,支支吾吾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赈灾一事已交给表哥去做,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庄贵妃摇摇头,慈祥但坚定地劝诫道:“君旭是本宫的亲外甥,本宫对他自然放心。但是我儿,你若事事都交给亲信代劳,自己却安坐暖阁,一问三不知,这如何服众?” 听了她的话,赵熠声如蚊呐:“若众人都觉得我难堪大任,正好……正好能卸了这东宫之位……” 话还没说完,就被庄贵妃厉声打断:“事到如今,你竟还存着这样的心?熠儿,你太让母妃失望了。” 她眉目生得柔和,眼中的气势却是不容置喙的凛然:“你幼时感染时疾落下病根,从此身子不好,性情亦怯懦。一直以来,母妃从未逼你去出过风头,只想你当个富贵闲人平平安安过完一生。谁知你竟阴差阳错登上了东宫之位,熠儿,你如今已是骑虎难下了,你以为还有回头路么?” 赵熠皱着脸说道:“封谁当太子虽然是父皇的旨意,轮不到我拒绝,但是等……等父皇知道我不堪大任,或许便会免去我的东宫之位了。三哥想当太子,那就让他去当。” 庄贵妃叹了口气,苦笑道:“你是皇上定的太子,若你不堪大任,岂不是说皇上识人不清?你让皇上被人耻笑,你又怎么能全身而退呢?” 赵熠哑言。 “何况,光王会相信你无夺嫡之意么?你还叫他三哥,他恐怕已经将你当为死敌了。”庄贵妃握紧了手中的绢帛,掷地有声道,“想想你前头那两位太子哥哥,东宫这条路,要么继承大统,要么命丧黄泉!” 赵熠的脸一寸寸灰败下去,如母妃所言,他已是庆元帝的第三个太子。 庆元帝在地方称帝时,封当时的正妻为皇后,而皇后于十多年前薨殁时膝下无子,于是庆元帝一统江山后,权衡定下了后妃所生的大皇子为太子。 然而大皇子不过在东宫之位上坐了两年,便在南巡途中暴病而亡。 庆元帝伤感得一夜白了头,东宫之位一直悬置了足足三年,才定下了体壮力健的四皇子继任。 四皇子身体康健,迄今仍在宗人府活得好好的。他被免去太子之位的原因是图谋篡位,遂削为平民,余生囚禁于宗人府。 然后,便是他赵熠。 短短十年,太子之位已经三度易位。大皇子到底是不是因病暴毙,四皇子明明已经当上太子又为何急着篡位,个中有太多疑点,但谁也查不出来。 赵熠最终还是拖着病躯从水路出发往河东灾区,微服体察民情。 一叶扁舟被风拉扯着前行,在烟波浩渺的江水中仿佛永远看不见岸头。 而赵熠坐在船头,一动不动地眺望远方。 身后传来很轻的脚步声:“少爷,船家说快到了。” 来人是从小伺候他的太监涅公公,为了低调行事,赵熠所带的随从都只唤他“少爷”。 果不其然,又过了约一盏茶的时间,渡口便在远方若隐若现,来往船只也逐渐多了起来,弄潮儿唱着船歌,渔家女哼着小调,商船传来吆喝,一切皆是肃静宫阙中从没有的人间喧嚣。 “少爷,您看!”涅公公伸手指向岸边,指尖正对着一名长身玉立的素衣青年。 赵熠倏地站起来,不禁朝渡口挥起了手:“木先生!” 木峥嵘闻声亦举起手轻轻一挥,虽然离得远看不清,但嘴角大概也是笑了笑的。 船一搁浅,赵熠就大步跨上岸。看见木峥嵘,他眉宇间的忧郁稍稍减淡:“木先生怎么在这里?” 木峥嵘嘴角的笑已经褪去,面目肃然地回禀道:“少爷的母亲命我来照顾少爷。” 赵熠心中五味杂陈,母妃终究还是心软地让了半步,安排了木峥嵘来陪他。 木峥嵘看出他心中所想,温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她对少爷严格,也是为了少爷的将来。” 他在宫中就辅佐冯太傅为赵熠讲学,今日一开口,几乎又让赵熠想起东宫书房里那些纸墨留香的午后。 赵熠稍稍振作了精神,轻声道:“木先生,此事你不会明白。不说了,你近来为赈灾一事舟车劳碌,头疾可有发作?” 木峥嵘见他有意转移话题,也不强求,顺着他的话头道:“少爷放心,我一切康健。我在的这个灾区,已在几个城门处搭起了五个施粥棚,每日卯时和午时将米粥分赠饥民。少爷一路风尘仆仆,我先带你们到落脚处稍作整顿休息,明日再去看看饥民情况。” 赵熠摇摇头:“我不累,现在就去吧。既然来了,总也要为先生分担些。” 闻言,木峥嵘便让随从先将赵熠带来的行李送到驿站,自己带着赵熠前往城门处。 离午时尚远,施粥棚的队伍却已经长到一望看不见头,接踵摩肩,戾气喧天: “你挤我做什么!” “有人插队!有人插队!” “娘,娘,你在哪里?哇呜呜呜……” “天天吃粥,嘴巴都没味觉了。” “米粥是一天比一天稀了,是不是我们的赈灾粮又贪官克扣了?” 人潮如涌,场面几乎有些混乱,木峥嵘抓着赵熠的手挡在他前方,牵着他在人群中穿行。 来自人浪中数不清的声音不住地闯入赵熠耳中: “肯定克扣了,天底下哪有不贪的官?换谁都一样。” “听说了不?有个叫丁磊的,在雍州抄出了两千石粮食,都是贪官克扣起来的赈灾粮。” “真该死,天下乌鸦一般黑,什么时候也抄抄我们这里?” “来我们这里赈灾的是谁?希望他断子绝孙!” 穿过人群,木峥嵘将赵熠带上城门,俯瞰脚下熙熙攘攘的百姓。 不待木峥嵘开口,赵熠就急冲冲地说道:“这里的赈灾粮,是先生你亲自盘点,亲自押送,亲自监督官府派发的,怎么可能会有克扣?这些人吃着你送来的救命粮,竟然还血口喷人!” 他被挤了一路,原本的月白锦衣已经沾上了灰,木峥嵘用半新不旧的素色衣袖为他擦了擦,全然不觉委屈:“世间有害群之马,不怪百姓产生猜嫌。加上今年灾情严重,饥民甚多,粮食确实不足,只能量入为出。” “丁磊当了英雄,你一个清官却要被人妄加猜测,这多让别的清官寒心啊?”赵熠皱了皱眉,隐约觉得不对劲:“还有,施粥现场何以混乱不堪,知府的人呢?” “人手不够。”木峥嵘的脸上逐渐变得严肃,他深呼一口气,缓缓道:“我来了才知道,此地的知府确实是个贪官,听闻丁大人抄了雍州官府之后,连夜带着家人逃了,衙役也跑了好几个。” 赵熠与他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复杂的担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