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节 (第2/2页)
问题,可是她要让他们心服口服,之后她也还会找人。 青芳理所当然道:“当然是做得越好,拿的越多,这样更能激励人心啦。若是这样,那我肯定要做到最好,谁不喜欢银子呢。” 青蓉指尖戳她额头,“你个小财迷!” 青芳吐吐舌头,朝她做鬼脸。 温雁菱琢磨道:“做得越多拿得越多,这倒是有点意思,你们让我想想。” 青蓉不干了,“夫人,得赶紧梳妆好,一会儿还得见那些管事们呢。” 温雁菱便让青芳拿了纸笔过来,任由两个丫鬟给她梳妆打扮,一边拧着眉写,越写面上的神色越高兴。 写着写着她忽然道:“青蓉、青芳以后你们俩也升为我的贴身管事,月钱翻倍,梳洗打扮院子里的事就交给青霜四个吧,我需要两个跑腿的贴身助手。” 青蓉、青芳自是高兴,连忙道:“多谢夫人,奴婢定然会努力。” 青芳活泼道:“夫人,其实贴身管事也不耽误我给您梳头发的。” 温雁菱懒懒瞥她一眼,“嫌事儿少是吧?到时候可别说夫人压榨你。” 青芳吓得啊了一声,连连摆手。 温雁菱心里有了个大致想法便轻松的去用早膳,在她看来谭福是个不错的人才,并且他对营生这件事比她专业且有主意,既然他是罗裕的人,那是可信的,她便不用想如此多。 她只不过是幸运的重来一世,并非成了什么都会的神仙。 早膳只她一个人用,文茵和子晞都未来,温雁菱奇怪道:“怎么没见文茵和子晞?” 青蓉回道:“姑娘和小公子一同用了早膳,小公子今日说要早些去书院,姑娘也在屋里看书。” 温雁菱失笑,“这两个倒是乖觉,也罢,这两日忙完了,腾出手来再去看她们。” 想到这里温雁菱就叹息一声,她是真的觉得挤不出一点时间来,她记得上一世自己整日闲得无聊,不是看料子做衣裳,就是与哪家夫人比首饰,又或是每日梳洗打扮去参加宴会,与那些夫人说些别人是非八卦,当真是把对方扒的什么都不剩才作罢。 如今想来,当真是无趣又无意义,还是想法子赚她们的钱来得有意思。 想到这里,温雁菱就兴致勃勃的出了院子往前厅去,走到前厅外面,她侧耳听了听,里面只有小声又平和的议论声,丝毫没有吵闹喧哗。 温雁菱抿了下唇,走了进去。 见温雁菱来了,众人纷纷站起来,“见过夫人。” 温雁菱走到主位上,伸手随意道:“诸位管事请坐。” 今日韩江水和杨崇也在场,这是唯二两个没被刘石祸害牵连的上一批管事,温雁菱昨日便让人去通知他们一起来议事,不过两人没时间做计划,便先旁听一下。 “诸位时间宝贵,我也不废话了,咱们直入主题吧。”温雁菱打算单刀直入,“那日拿了账册的管事们,便拿着计划直接说出来,诸位都可以听听不同的想法,不过首先管事们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那日过于匆忙,还未曾认识诸位。诸位是韩侍卫请来的人,我自然是相信大家的,有什么话大家可以直说,不必拐弯抹角。” 众人没有推搡,谭福自然而然的站起来,儒雅得不像个掌柜管事,反倒是有种读书人的气质。 谭福手里拿着薄薄几张纸册子,站到了中央,“现如今侯府粮行有五间铺子,分布在上京城东西南北,最大的问题是粮价不统一,五间铺子定价十分随意,若是想做大做好粮行,那定价必然是要统一,而且不能随意调整。这就要保证粮仓里粮食的充足,而侯府如今庄子上的粮食也只够三间铺子的供应……” 这是谭福调查了几个庄子的产量之后大概计算出来的,若是按照这个供应量,那就不难得出为何侯府粮行的定价忽高忽低,因为跟不上卖出的量。 谭福继续道:“我的计划是,即便是按照原本的五间铺子供应量,那必须增加存粮,我的计划是即刻开始,从庄子周边的农户收集粮食,给予公道的价格收购他们多余的粮食,提前预定做足充足的准备。” “若是预定未能达到基本计算出的存粮量,那就要扩大范围,这是我以防周围庄子的存粮已经被其它粮行预定的情况。” “余下还有一些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 谭福把计划交给青蓉,青蓉递给了温雁菱,他还让人誊写了好几份,供其他人传阅。 这实在是细致周到,而且计划周密,在温雁菱看来谭福还野心不小。 温雁菱看完手中的计划,一抬头就见其余管事面带苦笑,甚至有几位跟谭福关系不错的,还瞪着谭福。 她笑了起来,“谭先生,看来你把其余管事给得罪了,弋?小心他们给你穿小鞋。” 谭福不甚在意,“夫人此计甚好,正好可以让我们几个动动脑子,形成有益竞争。” 温雁菱道:“我应该让谭先生最后一个出来讲,我看诸位管事可能思考没有你如此细致,不过诸位管事无需担心,诸位知道我并非死板之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每个人的想法必然不同,大家可以互相启发,这是好事。” 谭福拱手,“自是如此。” 两人如此一说,气氛便轻松起来,不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俱是不愿先来。 忽然坐在末尾一人出列,他拱手朗声道:“在下杨崇,乃是南城门口车马行管事。概因之前那刘石之事未能来得及详细计划,昨日思索了一晚,方才听了谭先生的计划,倒是心中有些启发,先给大家露个丑。” 温雁菱微微一笑,“杨管事辛苦,请畅所欲言。” 杨崇这一番言语,便在温雁菱这里又记上了一笔,她之前整理账册时,这车马行就让她上心了,如今看来,这位杨管事倒是一位能干之人,且善解人意,为大家当了这过渡台阶。 杨崇年约三十,正是壮年,身穿一鸦青长袍,干练又不失庄重。 “侯府只在南城门口设置了车马行,如今南城门口便只有我一间,这便是独一份的生意,除此之外便是北城门口有一间车马行。租车的多是富商或者商户,老百姓嫌贵多是步行。” 温雁菱一想便明白,除却一般需要偶尔出行的富户,用车多的和高门大户都有自己的马车,是不需要租马车的。 她有些不解道:“那为何杨管事给的账册营收却那么多。” 第27章画饼自然要往大了画 杨崇自信一笑,“虽只有一间车马行,夫人可知,如今我们有多少辆马车?” 温雁菱摇头,“不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