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夜话 (第1/1页)
赵凌云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没等陈锐说声谢谢人已经出了教室。 想着他刚刚翻开笔记本那一刻的惊喜,女孩很开心,“就知道你肯定需要!” 上午班委开会,等大家看完成绩单后,张老师说了很多鞭策激励的话,“……同学们,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能松懈。”说着他敲了敲桌上放着的单子,“大家看到了吧,这次,30班和我们一样,年级前十名也占了三个名额,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家也在努力,也在进步……大家都对这个叫陈锐的同学很陌生吧?我告诉你们,以后还会出现很多的王锐、张锐----要想不被超越,我们唯有提高自己。你们也许觉得奇怪,陈锐同学政治怎么才67分?我不妨告诉你们,那是因为20分的时事政治题他基本没得分!假如他政治考到你们的分数,意味着什么?”张华看了下面一圈,眼光最后停留在赵凌云脸上,“意味着他甚至可以超过我们班的赵凌云同学……” “真奇怪,”赵凌云心想,“时事政治不是送分题吗?框架就那么点大,每天早读课前班里还专门安排了同学读报,他怎么会----” 陈锐只是开了‘窍’,并不是什么天才。就像我们回过头去看小学时的应用题,当时觉得难,现在发现很简单。为什么?不过就是知识点理解了而已。当然,光理解也没用,还得努力吃透,通过一个月的强化练习,数理化方面,效果开始显现。但政治却是全靠记忆的科目,尤其是时事政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能考67分全靠临时抱了佛脚! 赵凌云给陈锐的是她自己的政治笔记,基本囊括了初中政治所有知识点。最后,按时间顺序把近来国内外大事要事给罗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毫不夸张的讲,这对陈锐来说就是辟邪剑谱,能让他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 陈菊已经知道家里在大观镇租了房子,周末放假她从护城高中回来,刚下车就看到meimei在等着。 “jiejie,我帮你背包。” “不重,没装什么东西。” “让我背嘛。” “……” 姐妹俩手挽手,不一会就走到了。 “姐,到了。” “啊,这呀,那不就是大观中学门口吗!” “羡慕吧。”陈云一脸兴奋,笑着把jiejie拉了进去,“阿哥你看,谁回来了?” 陈锐正在搬螺蛳,在陈二狗的安排下,村里今天又送过来了两担。 “姐”陈锐抬头叫道。 “傻样,你抱那么大个水桶干什么?”陈菊笑着走过去,想帮忙。 “姐,我一个人就搞定了,你先坐着休息会。” 听到外面的动静,陈翠英在厨房喊道,“是小菊回来了吧?” “妈,是我回来了。” “快去洗手,马上吃饭了。” 吃完晚饭,陈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jiejie参观她们的新家去了,“jiejiejiejie,这是我俩的房间----” 陈锐和mama坐在堂屋,正在商量事---- “mama,送了十多二十天鱼了,累不累?你看,要不要考虑请个人帮忙?” 每周除了一、三、五,剩下四天陈翠英都会把鱼送到饭店去,每次三四百斤。 陈家母子很守信,每次都是保质保量,饭店对这种模式很满意。 “隔天送趟鱼,下午两三点就回来了,有什么累的?”陈翠英瞪了儿子一眼,“请人,请人干什么?”说到这女人谨慎地看了看周围...了看周围,然后才小声继续,“妈可和你说,这事除了我们娘俩,谁也不许说。” 别人不知道,母子俩心里清楚得很,短短二十来天,家里存折已经多了八九千! 什么概念,相当于陈锐父亲三年的工资! 不偷不抢不违法,去哪找这么好的事? 陈锐知道mama做事爽利,却没想到还如此细心,看来自己还是不了解她啊!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陈锐笑着奉承,“不过mama,以后每次还要多几百斤螺蛳,这边儿子倒是可以帮忙装车,到了市里你一个人怎么办?” “还真是个问题----”陈翠英皱起眉头,“重到不怕,我在那边买了一辆三轮车,最多骑慢点。就是天气越来越热,害怕路上耽搁久了,鱼出问题。” 陈锐听到mama居然在林市准备了三轮,内心真的震撼了。自己当时只是稍微提醒了一句,她居然把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 “妈,鱼不用担心,野生河鱼体质好,我们买的氧气泵也是正规生产的,我就是怕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嗨,忙就忙点吧,谁叫你们三姐弟还没长大呢。” “妈,你看,德亮哥行吗?” 陈锐说的是他大表哥陈德亮,陈翠英的外家亲侄子。 陈翠英是邻县阳圩头人,和清水村不同,阳圩头是一个两三千人的大寨子。每逢三、六、九,附近村寨的人都会到阳圩头来赶集,当地人也叫赶圩。 所以,阳圩头各方面条件比清水村要强很多。在他们寨子人看来,陈三妹属于下嫁,当地有很多闲言碎语。 陈翠英上面还有两个jiejie,当时都是招的上门女婿,后来大舅回他们村了,儿女却留在了阳圩头。 陈德亮是大姐的儿子,从小跟着陈翠英长大,姑侄之间关系很亲! 陈锐记忆里,大表哥为人忠厚老实,一辈子做事勤勤恳恳,在母亲生病的时候,更是出钱出力----有次过年回家,父亲对自己说过,“陈锐啊,以后有机会帮帮你德亮哥,你妈住院时,他送来了两万块钱。” 陈锐能理解爸爸的意思,对一个一不做生意二没打过工的农民来说,两万块可能就是他一辈子的积蓄。 “德亮啊,”陈翠英眼睛一亮,“他倒是没问题----妈再想想,实在忙不过来再说----” 陈家母子在商量要不要请人的时候,林市,映象渔家---- 殷卫国过去给一桌老主顾敬酒,“唐主任,欢迎您来我们饭店指导工作啊!” 唐国强端着酒杯站起来,笑呵呵地伸手指点,“你啊----你,每次都亲自过来招呼。” “唐主任,我过来敬个酒是应该的,您和朋友们过来吃饭,那是我们印象渔家的荣幸!” “殷总,你太客气了,林市,谁不知道印象渔家的河鱼最正宗!?”唐主任说着比了一个大拇指,“大家说,我说得对不对?” “主任说的对!” “主任说的对!” “映象渔家的螺蛳也是一绝。” 场面一时非常热烈,殷卫国端着酒杯不停地作揖: “过奖了,过奖了!” “……” 敬过几桌酒后,殷卫国回到办公室,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个年轻人,以及他在这个房间和自己说的话,“殷总,鱼的品质好,不但回头客多,相信慕名而来的新客户也会越来越多。客人来了,难道光吃鱼,酒水什么的不都是利润?” “小兄弟,你还真说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