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样写台湾历史小说_咸丰年英雄的崛起与末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咸丰年英雄的崛起与末路 (第2/2页)

正襟危坐,眼不斜视,充耳不闻。

    徐宗g见状,鼻孔喷气「哼」的一响才说道:「直接告诉你们,洪纪已经被杀了。」

    这消息在囚室中引发乱流,有人痛哭哀号,亦有人瑟缩恐惧。徐宗g尤其享受後者的表情。得意洋洋地宣布。

    「既然主谋也伏法了,你们那个什麽反清复明的迷梦也该醒了吧?」

    「复兴中华不是迷梦,是我们华夏子孙不屈的JiNg神,永远的志业。」

    回嘴的果然是林闹,徐宗g本想再嘲笑一番,却不知为何感到吐气不顺,需要乾咳一下,才能继续说道。

    「即使皇上面对西洋诸国也以中华自称,你们还要复兴什麽?要恢复什麽?怎麽那样执迷不悟!还不服膺在皇上的圣德号召之下,维护国家一统,同心面对洋人入侵。」

    「哈哈哈!」

    表现诚意的游说,却换来林闹一阵笑声。这让徐宗g社X的以怒火回应:「你笑什麽?」

    这林闹停止了笑声,站起身一转过来,与闹之名实在不符,颇有书生文人的风度。但徐宗g却意外的感受到压迫。

    「好高啊……」

    徐宗g感到自己被林闹的身影垄罩,那GU巨大的压力,甚至让自己感到窒息。当然也无法再出口辩驳,只能听着林闹,一字一句在囚室中回响。

    「那北京的皇帝不是炎h子孙,姓氏也不是汉人百家姓吧。我们真正的中华子孙早就没有国了!又何来维护国家统一之说?被外族窃占中原,整个中华民族被当成奴隶,是我们子孙不肖!不为了夺回自己的尊严而拼命,又只知对主人献媚,那就不只是奴隶,只能称为狗了。」

    「你……你胡说……谁是……狗?」

    堂堂三品大员被人身W辱,如在平时徐宗g早就要官差把对方就地正法。但这时连回嘴都显得怯弱。

    而林闹也不放松,伸手弹了弹脑後的散发说道:「看看是什麽人脑後绑着满州狗尾巴,那就是了。」

    大清一朝,规定男子一定要留着发辨以示效忠满清皇帝。

    哄堂大笑中,徐宗终於明白,不是因为林闹巨大,而是因为自己渺小。忽然心中有火,但那说是愤怒,还不如说是狗急也会跳墙的防卫本能,驱使自己大声回骂:「说我是狗!好!就让你们选择要当人还是当狗?半个时程後,如果绑回发辨就放条生路!要没有,那就留下人头!」

    说完也不敢再停留,徐宗g冲回书房,大口灌水驱走那林闹的印象。略为镇定後,开始提笔书写给朝廷的奏摺。回想前後战事,最重要的就是在越过番界之後,士兵难以在山区作战的难题。

    「结果还是需要利用熟番屯丁吗?」

    想到重点,徐宗g振笔疾书。

    台地内山生番,屡经归化,南北两路均於乾隆五十三年经前大学士福奏请分设十二屯,挑取JiNg壮,充当屯丁。大屯四百名、小屯三百名……其屯丁每名按年酌给银饼八元,以为丁饷。拨给埔地一甲三分至六分不等……作为此项设屯租饷等公用。

    一面写,一面又想着:「重建了乾隆时期的番屯,但那些番社与汉人有地契纠纷要怎麽解决?番社文化与绿营军,大清军制都不同,要强迫服从吗?如果反而造成了磨擦又要如何解决?」

    依据正史纪载,徐宗g在多方思考後,开始大量晋用番社军官,更进行了後世称为「番大租」的改革。用那时代的名词,大租即土地的第一地主,此後汉人垦号的顺位必须在番社的大租之後。很大程度上,番大租的确阻止了平埔番社的地权流失。至少,在被徐宗g的後任推翻之前是如此……

    但在那风雨飘摇的咸丰初年,对徐宗g来说最重要的是运用番屯的能力来维护大清领土一统。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肆nVe,西洋诸国虎视眈眈,朝廷再也无力分兵台湾之际,这只潘屯军的重要X更属於关键中的关键。

    不久有士兵来回报,牢房中没有任何一人绑回发辫投降。

    「好!那就全部枭首示众!」

    根据正史,辛亥冬,逆匪洪纪等倡乱……啸聚数千人,纠党树旗谋反,以红布条各挂襟纽为号……经台湾镇、道叶绍春、徐宗g督饬文武员弁并力攻剿……伪大元帅洪纪、总大哥林闹、伪副元帅林仰、李兆基、伪军师胡枝牳、伪先锋林罩、颜耀、分GU首陈cHa0及伪旗首旗脚一百余名,正法枭示。注

    ˙˙˙

    这时在山上,洪纪残党的人头已全部排在地上,民族英雄的末路好不悲惨。

    潘踏b厘提醒着:「这是皇帝要放在人头架上的,等下小心搬运。」

    一同的战士也多是年纪相若的青少年,虽说都有在山中狩猎野兽的经验,但首次战斗难免人心浮动。

    「你有看过人头架吗?」

    「我在纹面番那里看过,大社很早就没有了,连我阿爸也没见过。」

    「皇帝的人头架,是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场前,把人头高高叉在竹竿上,还会垂着白布条写明是谁的人头。真不得了,番社的人头架根本没法b。」

    「那麽,我们献上人头之後能回到故乡去吗?」

    听到这,潘踏b厘却猛然番刀出鞘,「铮」的一声清响x1引所有战士的目光,更用视线一一扫去,回应同伴予毫不犹豫地意志。

    「绝对可以的!现在是朝廷需要我们来对付汉人叛乱,所以朝廷一定会守信用。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这次一定能回到故乡去。」

    正史纪载里,在这年二十二岁的巴宰族战士,潘踏b厘首次跃上了台湾历史的舞台。从风雨飘摇的咸丰年起,潘踏b厘将历经林恭、戴cHa0春等多场台湾动乱,从中法战争的淡水战场,到越过番界的开山抚番无役不与。直到抗日的乙未战争,以「番屯军最後千总」的身姿,见证大清朝在台湾的末路。

    台湾的历史,即将进入最血腥的一页。

    台屿符纹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