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 三元及第露锋芒 (第2/2页)
这一去,定是要金榜题目,入朝为官。虽说是好事,可他心里却总是七上八下,禁不住担忧。 他总觉得,前路并非一片坦途。有一些东西,被他忽略了。 这次,连隋遇不常见到的大哥隋良,也趁着外派巡查来此送别。 隋遇搞不清心中担忧的缘由,只好拉着叶栖衡的手关切道:“衡哥,京城里都是达官显贵,一个砖头能砸死三个带爵位的。你这么有才能,肯定有人要拉拢你,千万要小心,别被人坑了。” 叶栖衡心里淌过阵阵暖流,他回握着隋遇的手,点了点头答道:“我会的。” 隋良站在二人身旁,脸上还是一贯的面无表情。他听到隋遇的叮嘱,语气平淡地横插一句:“我也在京中行走。本人不才,十七岁就中了进士。” 隋遇:“大哥厉害。” 隋良:…… “衡哥,你要是做了官,千万要提防身边的同僚。在京城当官的各个都是人精,心思转得比陀螺还快。人前人后,都是两幅面孔。你千万要当心,别被人骗了。” “我知道。” 隋良此刻又煞风景地打断二人,语气冷淡:“我也在朝为官。” 待隋遇的目光看向他,又添了一句:“已五年了。” 隋遇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对着大哥干笑几声,转头又继续与叶栖衡说着体己话。 隋良心头一窒,沉着脸走到一边,方醒难得看隋八百吃瘪,心里畅快极了。 “你说你干嘛非得上赶着讨嫌?没见到人家正你侬我侬,依依不舍吗?” 隋遇和叶栖衡虽并未做出什么亲密行为,但周身的氛围完全容不得旁人插足。 隋良亲眼所见才明白,自己这个四弟,已经彻底被叶栖衡拐走了。他忍不住气闷,不想再看二人那腻歪的样子,干脆背过身去,眼不见心不烦。 会试与乡试相同,也是分三场举行。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三日一场。 会试放榜杏花开,叶栖衡不负众望,再次夺得魁首,中了会元。 三月初一,由会试考中贡士者,自黎明入皇宫。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于保和殿内坐定进行策问。 十七年后,再入皇宫,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叶栖衡稳下心绪,启卷看到策题时,心中已有了成算。 果然如他所料,这次双科并举,的确是边关军情紧急,恩庆帝有心招揽将相之才。 历朝历代,一旦新王朝建立,就有偃武修文的传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被认为是太平盛世的标志。人们总是喜文厌武,论“兵”被认为是不祥。 如恩庆帝这般胆小如鼠的性子,如今竟在殿试策问中问出“设武举而无武学,和如?” 可见漠北之急,将才之缺。 可天下文才武略皆备者,寥寥无几。恩庆帝害怕又养出一个镇国公,所以想要从文举的士子中选出一个有将相之才的,替他监军分权。 说到底,还是为了打压武将。十几年过去了,这人还是一点没变。 疑人不用,疑人不用。如此用兵,如何能平镇漠北。 叶栖衡稍一思索,心里已有了想法。他提笔蘸墨,静心凝神,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答卷不见一丝停顿。 比起周围眉头紧皱,不得灵感的考生,他的表现实在是出挑。在一旁监考的丞相梁寻,与帘后的恩庆帝,都注意到了他。 “梁相,此子是何人?” “回禀皇上,该生乃是扬州士子叶栖衡。此前,已连中两元。” “哦?呵……”恩庆帝轻笑一声,便不再出声。梁复回过身,敛眸静默,神色如常,端得是滴水不漏。 至日暮时交卷,弥封后收存分交给读卷官。 有了殿试时那一句状似无心的提问,这次阅卷流程,梁复坐在主座上严密监控。 其中一份答卷,经八人读卷,皆得圆圈记号,可谓是上上之答卷。 梁复翻开仔细,读完后忍不住拍掌叫好。 方正光洁的台阁体正雅圆融,十分漂亮。一眼望去,仅字体便可从数份考卷中脱颖而出。 “自古穷文富武,平民之家武举难兴。故各省应设武备学堂,教兵法,传武艺,制火器。今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然战场之上,弓射戕劲尤甚,最是难防。八十步以外,难有敌手。故应改设“将材武科”,初场试武艺,马步箭、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两千余字,竟无一字闲文冗词。 梁复感慨道:“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下面的读卷官纷纷点头称道,可见文章之妙。 次日,梁复将选出的十本佳卷进呈给恩庆帝。 勤政殿中,恩庆帝看着案几上的十本答卷,并不着急翻看,而是询问道:“可有出类拔萃之人?” 梁复躬身:“最上一篇,众读卷官皆认为佳。” 恩庆帝拿起放在最上面的答卷,仔细观阅。看完后,他撕开一侧的弥封,看到上面的名字,良久不语。 “爱卿以为何?” “此子乃是不世出之才。” 1 三月初三,叶栖衡与一众贡生立于金銮殿外。传唱官高声唱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恩庆二十三年丙戌恩科殿试扬州才子叶栖衡,高中榜首状元及第,特此诏示天下——” 叶栖衡缓缓走进大殿,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跪拜接旨。 大禹建朝以来,第一个三元及第者。 殿上两侧的朝臣看着芝兰玉树之姿,会弁如星之貌的新科状元,眼中深意不可斗量。 此子年纪轻轻得此荣光,举手投足间却镇定沉着,波澜不惊,可见心思之深沉,性情之稳重,绝非一般人能比。 恩庆帝看着本次科举选拔出的进士,心中甚为满意。端坐于龙椅之上,缓缓开口:“经朕详阅延考典礼,选拔贤良,特赐进士及第。尔等需各勤学习,勿荒怠惰。” 叶栖衡随着众人跪拜行礼,心中无惊无喜。 此刻,西长安门外挂榜,老百姓纷纷围观,顷刻间,扬州才子叶栖衡三元及第的消息已传遍大街小巷。 与此同时,报喜官已骑上骏马,快马加鞭赶往扬州送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