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1】他只需要吃很少的饭,还可以帮他讨饭 (第1/1页)
寒夜,破庙。 苏尘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逃跑,他们都是那对夫妇刚收的货物。 他们的家不远,他们找得到家。 可是,苏尘既找不回家,也没有家。 而且,他是协同作案的小人贩子,是帮凶。 很难说他跟着那些孩子,会是什么下场,也许会被扭送到官府里去也说不定。 苏尘只能往城外跑,他意外地找到了一个破庙。 本身就是个小人贩子,警惕心奇高的小双性先是在破庙外猫着身子观察了一会儿。 只见破庙中一个衣衫简朴的僧人面前生着火堆,他身后的佛台上金身斑驳的佛像低眉,慈悲地垂眸看着人间的万般疾苦。 火光映在僧人的脸上,结跏趺坐的僧人温暖、清隽、慈悲,如朗月,如净莲,终归不似凡间之人。 苏尘不怕了,他从藏着身体的门后走出来,垫着脚走了几步,轻轻地问,声如蚊蝇:“是你吗?” …… 时空间隙里的三人看向了佛子。 佛子一怔,显然也没想到,从前的自己会出现在这里,尤其是,他曾经和苏尘相遇过。 佛子语调平缓:“贫僧曾经离开斑斓界游历凡尘,修济世慈心。” 顿了顿,知道眼前三个人经历过魔主的演化,知道当年天倾地裂的隐秘之事,于是解释道:“天机圣地曾预言魔主出世是在天倾地裂之后,实则地裂的迹象比天倾更早。千年之前,一缕魇魔魔气逃离佛门古寺的封锁,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预言出现之后,恰逢贫僧需要入世修行,于是贫僧受命追踪魇魔魔气下落,但痕迹浅淡。只能认为是魔气不同于元灵,许是已经消散,最终无疾而终。” 三人对视一眼。 “佛子可还记得自己曾和苏尘相遇过?”寂雪沉声问。 谢寒宵道:“时隔千年,又在凡间,佛子怎么会记得那般清楚?” 佛子的眉头紧蹙,似是在思考一个十分艰涩的问题,目光中隐隐含了一丝焦灼,按着胸口喷出了一口血迹。 这副神态让三人都噤声,心沉了沉。 佛子道:“先继续看下去。” …… 僧人早早感知到了探头探脑的孩子,他从禅定中睁眼,第一时间听到的就是苏尘的问话。 他神情之中透露出一点儿疑惑。 苏尘靠得近了,就越发确认了他是自己梦中的僧人,但是苏尘察言观色之后,发现僧人好似不认识他的模样,心里凉了凉。 僧人眼中的苏尘衣着富贵,但衣角染了不少尘埃,尤其是脸上灰头土脸的,看上去像是迷路了,又可能是与家人走散了,大概是附近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孩子,尤其是这副毫无防备的模样,实在偷着一股子清澈的愚蠢,先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孩童。 苏尘还记得梦中佛子抱着他细细教诲的模样,此刻就像是一个挨了冻,受了饿的可怜小猫咪一样,靠近了坐在地上的僧人。 他站着的时候比佛子坐着时要高一点,他抿着唇跪坐在佛子身边,张开了手臂贴近佛子,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袒露出毛茸茸的腰腹要害的无害小猫咪。 他想要佛子抱住他,就像是他的梦里那样。 半天等不到佛子抱住他,苏尘很快就换了个问题:“你还记得我吗?” 佛子直言:“贫僧不认识小施主。” 苏尘就没有试图再要僧人抱他,转而说:“你能带我走吗?” 和梦里一模一样的问题。 苏尘问出来的时候,满眼期待,就像是闪着星星似的。 但是等待他的依旧是佛子毫不留情的拒绝:“小施主早日归家。” “我没有家,我想跟着你走,我每天只要吃很少的饭,我还能帮你讨饭!”苏尘仰着猫儿似的脸,继续恳求佛子。他见过僧人化缘,但是好像和他有时候见到的讨饭的乞丐做的事差不多,从来没有人教过他那是不一样的。 而苏尘能够跟在那对夫妇身边,是因为苏尘能够帮他们拐卖小孩,按照这个道理推测,他要是能帮僧人讨饭,他就可以跟在僧人身边。 但是他不知道,他讨价还价的对象是不需要吃饭的佛子。 佛子也不知道,苏尘提出的交换条件是他认可的生存标准——不会消耗僧人太多的资源并且对僧人有价值。 佛子依旧拒绝了他,他非常耐心:“小施主还太小了,应该要在父母膝下承欢。如果对禅道感兴趣,也应该长得更大一点再决定。” 这时候的苏尘终究还是个孩子,他笨拙地说:“我没有父母,和我玩的那些孩子很快就被我爹娘送走,他们也会送走我的。” 他还记得自己是个小人贩子,不能说出卖小孩,否则僧人一定不会要他。 苏尘却没有发现,自己的语意前后矛盾了,前面说没有父母,后面就说出了他爹娘。他甚至因为焦急和期待僧人的回答,根本没有仔细回想过。 佛子没有指出来,他也没有联想到苏尘所说的爹娘会是人贩子,这个时候的僧人毕竟才刚刚从佛门古寺离开,他长久地在佛门古寺中避世潜修,初出茅庐总是带着一分天真善良,他还没有见识过人间多少疾苦。 他被佛门古寺保护的太好了,养出的玲珑心窍还没有浸染过红尘的苦水,一次一次地、又酸又疼地生出一颗誓救苍生的菩萨心肠。 佛门古寺只教会了他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力量,但佛子还没剔透到明辨出该在什么事情上用上他的力量。 佛子只是说:“睡吧,明天,贫僧带你去寻找你家。” 苏尘还想说话,又嘟囔了几句自己没有爹娘,然后期期艾艾地和僧人单方面约定了僧人不能抛下他,自己跑了。 他觉得只要自己赖在僧人身边,僧人就不会抛下他。 这一觉,他睡得格外沉、格外香。 也许还有僧人见他孤若无依,施加了一个安眠咒的影响。 门外朗月普照,在地上洒下一层温柔的银霜。 门内篝火温暖,映在僧人和佛像的面孔上,是如出一辙的慈悲。 ——也是如出一辙的不食人间烟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