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 三八婆讹人  (第1/1页)
    送月米是女人的事,这送月米啊,不但和产妇唠嗑,还要给孩子红包。    如果是个大老爷们啊,这多么尴尬啊!    这纯粹是女人的事。    家里的亲戚,以大丑的个性,都是大丑串亲戚,当然,送月米除外。    今天,梨花来送月米,她挎着小筐儿,心情格外的轻松。    来时,大丑从鸡窝里拿了三五个鸡蛋,又买了两片麻花儿放在了筐里。    虽然筐子小,但那么点东西,也只有半筐,梨花嫌少。    大丑说,“去吧去吧,咱儿子考上了师范,以后就分发在了市里。    然后嘛,娶个城市里的婆娘,再然后,就把咱俩接进城,享福去了。    这土疙瘩,就是一堆垃圾,臭不可闻,只有没本事的人才呆在这里,天天闻土腥味儿。    即然他们没本事,又何必人情来往,也别给自己添麻烦了,意思一下得了。”    梨花一听,还真是这回事儿,大丑说的多有道理啊。    自己的儿子,是旮旯村第一个走出去的中专生,第一个吃官饭的人,别人巴结还来不及呢。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送这么点东西,就是看的起他们了。    于是,梨花挺直了胸膛,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兰花花的篱笆院。    梨花刚放下竹篮,外边传来了说话声。    梨花连忙坐在床边上和兰花花唠嗑。    是大肥婆和王婆来了,大肥婆挎着竹筐,王婆拄着拐杖。    马大庆见了,连忙搬出来椅子让两人坐下。    马大庆感激王婆的牵线,要不然,他就是打着灯笼,也娶不到这么好的老婆。    王婆不坐,拄着拐杖立在那儿,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王婆说了那么多的媒,只有马大庆送的红鲤鱼最大,而且逢年过节,都不忘拎点礼物去看望她。    这叫不忘本儿!    王婆特别感慨,“我做了一辈子媒,成了多少姻缘,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旮旯村,凌云渡,十里坡,老鸹村……    这么多的媒,只有兰花花的媒最硬实,男人升了官,兰花花年年得奖,教的孩子也吃上了官饭。”    吃官饭的孩子,说的就是梨花的儿子小石头,梨花听了,不由的笑出了声。    两人这才发现了在侧屋的梨花。    就在兰花花的床前,三个女人一台戏,叽叽喳喳的像一群抢食的麻雀。    这个夸小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脸福贵相。    那个夸孩子眉眼五官都有兰花花的影子,长大以后,肯定是个大帅哥。    ……………    “兰花花,出来,你还我家的牛来,你再不出来,我踹门了哈。”    一个老女人在篱笆墙外声嘶力竭地喊着,接着是黑子的吠声。    大伙吃了一惊,这人有多大仇啊,人家生了孩子,一场大喜,在说,生孩子和他家的牛又有什么关系?这不是搅屎棍吗?    如果在拳头硬的人家,这种人早挨揍了,只可惜兰花花沒有兄弟,马大庆脾气又好,恐怕来人就看中了这点,才有持无恐。    大伙隔着窗户望过去,是三八婆,手里还牵着一条焉头焉脑的小牝牛,这是旮旯村最难缠的主儿。    村民们都知道,这女人顶风臭十里,都对他敬而远之。    举个例子,三年前,有个老汉来赊卖鸭子。    三八婆赊了四只小鸭子,登记名字的时候,她告诉人家,她叫杜肚朝前。    侍到立了秋,那老汉来讨帐,问遍了全庄,人人都不知道,因为整个旮旯村,没有一个姓杜的。    气的卖鸭子老汉站在村头大槐树下,骂了老长时间,    “这谁家的婆娘,这么不品良心,就不怕生个孩子没屁眼,半夜里走路跌粪坑里淹死了……。”    村子小,老汉的话全村都能听到。    只是老汉骂了半晌,大慨口渴了,这才作罢。    事后,三八婆还引以为傲,常常炫耀自己弄了四只鸭子,不花一分钱的事儿。    三八婆的丈夫老三八,不但不制止,还夸自己的老婆聪明。    村民们敬而远之的原因,还有另外一条,三八婆有四个儿子,有这样的爹娘,儿子当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老大叫三里横,老二叫三里蹦,老三叫三里强,老四叫三里歪。    上梁不正下梁歪,老三八眼见四个儿子渐渐地长大了,拳头也硬实了,开始了在村里崭露头角,扬名立万,很快荣升为旮旯村的新狗头。    兰花花虽然是教师,但这四个后起之秀,个个是文盲,他们才不鸟兰花花呢。    平时,兰花花见了这一家人,都是绕着圈儿走,从来没有打过招呼。    老三八喂了一头花屁股小牦牛,这天他去村外的稻草垛旁拽草,发现了那一滩污血。    也赶巧了,这两天老三八的小牦牛,肚子大的像面鼓,用手一弹,还有“咚咚咚”的声音。    老三八想到了柴草垛旁的那团污血,心里就有了主意。    在自家的地头,自家的草垛旁生孩子,这是不吉利的,肯定对这家的主人不好,筒直是天降灾祸。    老三八回去一说,三八婆听了,连忙满村儿打听什么回事?可人缘太差,沒人告诉她。    还是今天早上,三八婆出门溜弯儿,她见大肥婆挎着竹筐送月米,忙问是谁做月子了。    大肥婆嘴碎,把兰花花生孩子的事,告诉了她。    三八婆一听大喜,急急忙忙地跑回了家,牵着小牝牛就来到了兰花花家的篱笆院前。    这可把马大庆弄糊涂了,他连忙走出去问怎么回事。    三八婆一看来了人,立马来了精神,    “你家兰花花,在我家的稻草垛旁生了孩子,弄坏了我家的风水。    这不,小牝牛儿吃了稻草,也变得焉头焉脑的,生病了。    你看着办吧,要不你陪我一头牛来。”    马大庆吓了一大跳,他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偏僻山区里,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马大庆一时语塞。    三八婆一看马大庆这么好欺负,立马,就象一个弹簧一蹦老高。    老兰头正在灶房里面烧开水,他听到了嘈杂声,从灶屋里走了出来。    老兰头的倔脾气,三八婆也曾有耳闻,但那是年轻时的事。    现在的老兰头老了,老话说长江的水啊,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现在她的四个儿子长大了,这旮旯村,就是她三八婆的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