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光_婆罗篇第二节嘉应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婆罗篇第二节嘉应州 (第1/1页)

    文良不经意回想自己何时有了长工?但思绪一来,後脑却痛了起来,一时混沌之间,模糊的人像、背景大批的飞进我的脑海里。

    一阵迷惘之後,文良了解到自己现在的身T是何人?看来真是莫名其妙的穿越了……

    在汉末到明清期间,新旧政权一再交替的时候,饱受战乱的人民与失利的地主政商权要,大多会逃亡海外。因为中国地缘的周边关系,东南亚变成华族移民的避居之地,这就是中国史诗级的“下南洋”。

    “下南洋”在台湾、广东、褔建区域亦称“过番”,指的是去南洋一带海域群岛找生计。

    华族履次大举外移南洋,主要有三个主因:第一是受天灾及战火所害;第二是由於食粮、Zb1an的原因;第三是因为百姓想追求更好的生活。

    “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於耕,望海谋生”当时褔广一带生活较为艰困,地少人多,人民生存困难。

    由於谋取生计、躲灾避祸,近八百万华族大举出海,往南洋求存。清朝统治初期,大批的抗清败退明军余部,以及明朝遗民,受难人民,导致移民南洋的ga0cHa0。

    当时因为广东人经商良好,所以受到南洋多数酋长的欢迎。因为有欧洲人在南洋祸害,当地人也从褔广区域招引民营武力团练,保护领地。

    现在占据的前身就叫罗芳,出生於西元一七三八年,父亲名叫罗启隆,母亲杨氏,他母亲生了兄弟三人,即罗芳、罗葵、罗台三子,他是老大。原本居住於嘉应州石扇堡,少时读书练武,有闲暇的时候,就帮忙家里耕田放牧。

    罗芳参加当地的童试,考中了秀才,然後又想继续往上拚个举人的名声,於是持续考了乡试,可惜的是,第一次没中,於是寒窗苦读,第二次要考举人时,都已经三十多岁了。这次乡试,依然没中举,罗芳只能先学会点糊口的本事,所以,在老家开始当起教书先生,靠着微薄的学费,让自己勉强度日。

    堡口有神坛一座,枌榆镇抚,桑梓屏藩,形势最胜。有人观此形胜,便谓此处必产异人,将来功名事业必高出寻常万万者。

    罗芳生而虎头燕颔,龙肫虯髯,长耳方口。虽然长不满五尺,然好读书,x中常怀大志。量宽洪,喜怒不形于sE。且多才多艺。壮游交,为众所尊。

    在此时期,反清天地会成员潜伏民间,郑成功、朱一贵与林爽文占据台湾之事,常为地方人仕津津乐道。罗芳曾为此攘臂奋然道:「大丈夫安能日处异族威y之下,局促如辕下驹哉。行当浮海外洋,觅一片乾净土,为我汉族男儿吐气也。」

    南洋一带的婆罗洲采金,是当时东南沿海百姓非常向往的,传说婆罗岛是h金遍地,随便在小河里洗洗一双草鞋,就会不小心捞到小金块,最有名的地方就是。这对罗芳是非常有x1引力的,不说在那里,还有许多一样说着客家方言的邻近乡民。

    乾隆三十七年西元一七七二年,已是三十五岁的罗芳,决定下南洋谋生。

    罗芳号召一百六十名亲友,雇了一名向导,搭乘红sE的「大J眼」民船,从广东虎门出发前往婆罗洲「金山」坤甸。

    一行人乘船途经琼崖海南岛、西沙、吕宋菲律宾,最终在四十多天後,在五月炎热yAn光下,到达目的地—现属印尼的婆罗洲岛世界第三大岛西岸。

    这时候的婆罗洲岛,分属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马来族苏丹管辖。

    罗芳看到当地山明水秀的美景,提笔写下《游金山赋》:

    「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岁值壬辰,节界应锺。登舟自虎门而出,南征之马首是东。携手偕行,亲朋百衆;同舟共济,sE相皆空。予自忖曰: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g0ng。无何远望长天,觉宇宙之无尽;下临无地,想云路之可通。」

    罗芳由桑伯斯三发登陆,见「长林丰草,广裘无垠。」便辟地而居。

    桑伯斯位於西婆罗洲岛北端的沿海地区,东边是孟加影和砂拉越州古晋区域,南方是山口洋区域,西边面临纳图纳海,而北方则是砂拉越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