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在,我终於可以坦率地说声──爸爸,我爱您! (第1/3页)
走出父Ai的迷思 //// 曾经,爸爸在路灯下严肃沉默的身影,是年少的我没办法反抗的高山。 曾经,因为他的小气、粗俗的言语以及喝酒惹出的事端,让我感到羞耻与愤怒。四十几年来,我们父nV的关系有如仇人。 然而,就因为一个练习,让我慢慢察觉,这想法原来错得离谱!我看到了爸爸的童年,看到了他柔软的心,看到了他的眼泪,也看到了那颗什麽都把我们摆第一的心…… 如今,我可以对着爸爸撒娇,可以依偎在他身旁合照。尽管已经是近五十岁的nV儿,和七十几岁的老爸爸,但,最真实的亲情,无论何时开始走近彼此,都不嫌晚。——陈莉凌 //// 我出生在屏东乡下,从小开朗乐观,在家受宠,在外人缘也好,因为有点小聪明,学校内大大小小的b赛,总有我的踪迹。虽然Ai玩不Ai念书,但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也如愿考上高中第一志愿及国立大学。然而,在看似得天独厚的美好人生中,老天爷却也毫不留情的开了我几个大玩笑,让我几乎难以承受。那是我传统的家,和我太的父亲。 ■曾经,父Ai是沉重的高山。 我爸是个非常凶的人,既唠叨,又要求完美。记得我小时候,虽然他的工作十分忙碌,但全家大大小小的事,依然全都掌控在他手中。对我而言,「门禁」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回到家就几乎不能再出门,晚上如果必须去补习,爸爸就会算准我该到家的时间,站在巷口等。那时不懂感动,只感到充满压力。爸爸在路灯下严肃沉默的身影,是年少的我没办法反抗的高山,他说什麽就是什麽,全家人包括我mama、jiejie,无人可以违背。 爸的教育程度很低,仅有小学一年级,跟我们之间没有所谓的「G0u通」,因为,当他看任何事不顺眼,脱口就骂出脏话,用词严厉,把家人管得在家像坐牢一般。 从小活在掌声中的我,心中一直有个痛苦的纠结,那就是:我这麽优秀,为什麽却有一个这麽粗俗的父亲? 以前有段时间,我们家做水电工程,亲戚朋友如果家里有叛逆期的小孩太坏、教不动,都晓得要送来我家当学徒,最高记录是家里一次住了十七个叛逆期的青少年,这些孩子在外逞凶斗狠,天不怕地不怕,但一回到我家,在我爸面前都乖得像猫,可想而知我爸爸有多可怕! 同时,他也是个很好强的人,什麽都要赢,连吵架也是,就算他根本没道理,也要用气势跟声量压过你,他的和跋扈,始终C控着我们的生活,连我上大学要念什麽科系,都得听他的指示;在生活习惯上,他cH0U烟、吃槟榔、喝酒,三字经五字经更是他时时挂在嘴边的语助词。 尤其「喝酒」这件事,整整折磨了我们母nV四十多年。 他因为喝醉酒闹过的事,数都数不清,他曾酒後摔车、醉到睡在产业道路上、酒後与人吵架打架、胡言乱语得罪人;最常见的,就是回家发酒疯,让邻居看笑话,永远是我们母nV三人在帮他收拾这些烂摊子。这种种行为都让我觉得羞耻,我不但讨厌这样的爸爸,甚至瞧不起他。 也因为这样,我跟爸的关系一直很差,讲话只要超过三句,就会吵起来,家里经常上演的画面,就是我跟爸爸互相对吼,mama拿我们没办法,在旁边哭,jiejie只能无奈躲进房间。 最夸张的就数那一次。 当时,我们全家一起到某个好朋友家作客,我跟爸爸在对方家里吵起来,我当着所有人的面,冲进厨房拿菜刀扬言自杀,只为了要气他。其实有人说过我像爸爸,每次听到这种话,我一定立刻翻脸,心想:拜托!是瞎了吗?我跟他哪里像了? 四十几年来,我们父nV的关系有如仇人,只要我们二个同时在家,全家的气氛,就只弥漫着冷漠和愤怒,一点都不像个「家」,重点是,我始终认为这一切完全是爸爸的错。 「我一点也不像他。」 「都是因为他,才让家的气氛那麽糟。」 长久以来,我对这两点坚信不疑。 然而,冥冥中似乎有个力量,要让我慢慢察觉,这想法原来错得离谱。 ■意外,让我看清不言说的Ai。 心中想要挣脱束缚的强烈渴望,让我一路在求学的过程中,离家愈来愈远,大学毕业後,我决定留在台北,并满怀期待的展开了我自以为自由的快乐人生。很快的,我走入婚姻,嫁了一个爸爸很不满意的对象﹙但我根本不想在意他的看法﹚,三年内生了二个可Ai的nV儿──然後,意外降临。 二OOO年,我遭逢人生剧变,前夫投资生意失败,决定离去,房子卖掉变现还债,我带着两个年幼的nV儿,陷入此生的茫然。这时,二话不说就伸出援手的是我爸。他买房付清头期款,请人装修,让我尽快带两个nV儿搬进去,这件事刚忙完,mama便被检查出了癌症。 那年,我爸五十八岁,令人措手不及的意外却在短短二个多月之间接二连三的发生。我在医院遇到坚持要住在病房照顾mama的爸爸,意外发现,他本来乌黑的头发,已经变得半白,瘦了好多,也老了好多…… 这画面强烈的刺激了我,可是,长年僵y的父nV关系,导致我心里五味杂陈,却连一句关心的话,都说不出口。 真的说不出口啊……上一次,我跟他之间好声好气、没有互相对骂的说话,是什麽时候呢?我怎麽想也想不起来。 後来因缘际会,我参加了一场企业主管生命成长营,在营队里听着别人分享他们的人生——听到讲师选择原谅家暴他多年的父亲,终於找回「家」的温暖;我和台下其他学员一样,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然而,我心里仍然有个叛逆不甘的声音:为什麽需要改变的不是那个做错事的人?为什麽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