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巅峰的裂缝 (第1/1页)
高二下半季,他依然交出亮眼的成绩单——ERA依旧漂亮,三振数依旧领先。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次登板後,手肘的隐隐作痛就像是针在r0U里反覆扎,疼得他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治疗室的冰敷桶,成了他b更衣室还熟悉的地方。 一开始,恢复时间只是从一天变成两天;接着,三天、五天……到最後,即使过了一周,他仍感觉手臂沉重,像是挂着铅块。队医说是疲劳累积,要他减少用球数,但教练和队友们都期待他在关键场次站上投手丘。他没说不,只是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再撑一场就好。 然而,高三开季那一刻,他第一次感觉到球速不受控制地下降。电光板上,原本稳定的152公里,变成142、140……偶尔甚至掉到138。控球也开始出现偏差,那些过去能在边角画出的刁钻路径,如今却偏出捕手手套半个球。 观众席上,有人小声议论:「他是不是受伤了?」「感觉没以前那麽狠了。」这些声音就像是风,钻进耳朵又无法驱散。 到了夏季集训,U18国手名单公布的那天,他在宿舍的走廊里盯着手机屏幕,名单一行行往下滑,却始终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耳边只剩下呼x1声——沉重、压抑,像是在深水里憋气。 媒T的报导也冷冰冰地贴在公告栏上: 「曾经的王牌投手状态下滑,落选U18国手,引发外界关注。」 文字像是刀,乾脆却冰冷,没有一丝情感。 球场的画面渐渐改变了。观众席不再挤满加油的同学与乡亲,只剩几个零星的身影。练习时,他孤零零地在牛棚一遍遍挥着手臂,投球机械化地撞上捕手的手套,发出沉闷的声音。每一次落地声都像是在提醒他——巅峰已经过去,裂缝正在扩大。 队友们依旧尊敬他,但眼神里多了一丝迟疑与同情。那不是他想要的眼神。他要的,是全场屏息的期待,是投出三振时观众的狂呼。但这些声音正一点一点从他身边流走,像握不住的水,越用力抓,流失得越快。 在更衣室里,他曾经最Ai的位置——靠近出口的第一张长椅,现在成了他最讨厌坐下的地方。因为那意味着,每一次b赛结束,他都要第一个走出球场,面对那些不再炙热的目光。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早就该停下来休息?是不是在高二的时候,就该听从队医的建议?可是,他又怎麽能停下?他背负着教练的期待、队友的信任、还有曾经在巅峰时许下的诺言——要把球投得更快、更狠,带领球队一次又一次地赢下b赛。 但如今,他只能看着那些年纪更小、球速更快的投手站上他曾经熟悉的位置。 球场的风依旧呼啸,可那风已经不再为他鼓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