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法音记_四、腐安能弃子逃(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腐安能弃子逃(一) (第1/2页)

    这天早朝,驿站以火速八百里的急报上奏朝廷道:河朔三镇又反叛了。此一消息传来,不啻为初登基李昂政权丢下一道惊天动地的巨雷。

    自从安史之乱後,为了平息战火因而招降了不少安史旧部,并将其分封於河朔一代,是为卢龙、魏博、成德三大节度使,又称河朔三镇,朝廷给予其军事、财政大权,本用意是作为国家的北方的藩篱,但自从穆宗时期卢龙节度使反叛以来,河朔三镇便一直处於反覆无常的状态,朝廷虽曾派遣大军征讨,但朝中对於主战主和一直持莫衷一是的态度,只要河朔三镇能做为北方大敌回鹘的屏障便可,加上自安史之乱以来武力废弛,军备不修,朝廷积弱不振,是打不得、又降不得,因此最终往往以双方的罢兵言和草草收场。

    ?更何况不少将领怀有私心,为了个人军功封赏,在征讨藩镇时刻意放手,给予喘息机会,如无战乱岂有封侯之机,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将领多半残忍暴nVe,为了自身利益动辄发动战争,若眼见局是不利才以罢兵求和收场,在这样且战且和的局势之中,受苦牵连的自是老百姓了,军队所经之处十室九空,壮丁不是被捉去当兵、甚至连老人、妇nV也不放过,成群的难民逃亡他乡,田野无人耕种,处在北方往往经过三四个村落,也找不到一户幸存的人家,举目四望,尽是无尽的屍首与饿殍。

    清晨宣政殿外,所有大臣正呶呶不休如鸭塘般,喋喋议论河朔复反一事,此时只见一名老者走来,只见他年约六旬,虽发须尽白、但目光钁铄,眉宇之间微见风霜却又带着一GU浩然正气,那正是扶危四朝的名相—裴度。

    所有的官员纷纷上前道:「裴相爷,河朔三镇又反了,你说,这下朝廷该如何处置是好?」

    闻言,裴度亦是一阵眉头深锁道:「各位大人,此事我已知晓,眼下便是为这件事来与诸公商议,请三省六部大臣迅速随我入g0ng,直接奏明圣上。」

    引领着一班大臣进入大明g0ng中,庙堂之上,李昂已是一脸的急如星火,方朝拜坐定後李昂急道:「裴相国,关於河朔三镇的反叛,你可有什麽对策没有?」

    「皇上,臣便是为此事而来,河朔三镇的节度使反覆已久,自宪宗皇帝元和中兴,以武力取得和平以来,虽维持表面和平,实际上却伺机蠢蠢yu动,如今反叛也在预料之内,陛下不必惊慌,臣特召宰相六部大臣同来商议,必为陛下分忧解劳。」

    此时李德裕出列道:「关於河朔三镇反叛一事,臣认为河朔三镇虽看似声势浩大,但三镇之间指挥不统一、且各怀心结,朝廷需尽快调集兵备粮草,前往河朔必能平定叛乱。」

    ?闻言,李宗闵立即反对道:「李大人,目前国家已是民穷财尽,若再用兵恐怕国家财库无法顺利支付粮饷,更何况河朔三镇的将领之间彼此各怀私心,臣以为应当利用招降的方式,利用彼此之间的矛盾,令其互相掣肘,为朝廷所用,既能不耗损国力,又可削弱其力量,这样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呀!」

    ?「李宗闵大人,朝廷不正是因为一直对藩镇采取姑息的状态,才会使各方节度使坐大,不听中央号令吗?若是每次为了避战都采取姑息的策略,那哪有我宪宗皇帝时裴相爷亲自督师争讨河朔,又哪还有元和中兴数十年的和平呢!」听见此言,李德裕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兵者天下之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眼下我统领六部,户部目前全国的收支是确实不足以支付庞大的战争费用,发动战争只会耗尽国力罢了,更何况敢问此时若要用兵,李德裕大人您要举荐谁为统帅呢?」

    正当两派大臣争论的沸沸扬扬之际,此时,一阵尖细的嗓音传来道:「启奏皇上,臣有一计望陛下采纳。」

    闻言,所有的大臣纷纷瘖哑不语,只见此人年约四十却皮肤白晰、脸上并无须髭,虽然身分仅是内臣,但却握有极大的权力,正是神策军中尉王守澄。

    「请说。」李昂道:

    ??站在朝堂上,以一种冷然的姿态缓缓扫视着台下群臣,方躬身道:「河朔三镇反覆已久,每每纵容,也非长久之计,之前既然有赖裴相爷亲自出兵征讨,方能平叛,唯今之计,只有再请裴相爷披挂上阵,督师河朔,相信节度使们震於裴相爷的威名,必定能降伏三镇,旗开得胜。」

    ?裴度慨然向前道:「王公公所言,也是臣内心想说的话,臣虽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