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毛主席的亲人回韶山 (第2/3页)
奉劝:“你太年幼,要跨越万水千山,丢失了怎么办?还是好好创造成绩,长大当了科学家、作家、劳动模范,就一定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我照着老师的话去做,可不等我当上科学家、作家、劳动模范,毛主席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未能亲眼见到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成为我终生最大的遗憾。在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周年的日子里,我能在毛主席的诞生地,与毛主席的亲人们合影留念,我感到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我终生的那一大遗憾是一个补偿。 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邵华一行进入故居参观,此时她们像一颗水珠,一朵浪花,溶入了滔滔长江,她们像一粒沙石,一块砖头,嵌进了巍巍长城。这长长的队伍是自发组织的,没有任何人的号令和指挥,井然有序地延伸。有了这种延伸,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 毛新宇参观完故居,从右侧的小门里走出,他望着长长的人流,脸上表露出欣慰与思索的神情。他笑着问从面前走过的一群青年男女:“你们都是单位组织来的吧?” “不!我们都是自发来的!”青年男女热情地回答着,赶紧挤进了故居。 邵华、刘思齐、李讷、王景清等陆续从故居出来了,我想抓住这个机会,请她们分别为《当代警察》题词,我要把我在这里领略到的喜悦,享受到的荣幸,以及所带来的不尽的思索,带给杂志社的全体同仁和所有的读者,让大家分享,也让大家共同思索。 我首先向毛新宇提出请求,他认真地听我介绍《当代警察》的性质、宗旨和办刊方针,边听边接过了我手中的笔和采访本。我期待他挥笔题词。他虽然只有23岁,可有丰富的学问。他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现正在中央党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主修“毛泽东思想研究,”还准备创作历史长篇《朱元璋》。他已经是第十次回韶山了。他第一次回韶山时只有七岁,近年来每年都回来,单是今年就回了三次。他觉得家乡的山山水水每年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父老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也随之越变越新,越变越好。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充满眷眷深情。此时,他一定会将这种情感流于笔端。可就在他正欲挥笔之时,一位陪同的工作人员挽起他的手就走,因为此时已有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认出了他们是毛主席的亲人,正潮水般涌上来。陪同的工作人员生怕累了他们,拉他们赶快离开。一时,毛新宇身不由己,只好把本子和笔还给了我,边走边递给我歉意地笑。 我仍不甘心,赶忙转身朝李讷她们迎上去。我请李讷为《当代警察》题词,我向她递上名片,介绍《当代警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她仔细地看了看我的名片,然后接过我递上的钢笔、采访本,停住了脚步,毫不犹豫地题写了“为人民服务”几个端庄、遒劲、洒脱、大方的字,落下了她的姓名和时间。她题字时,她的丈夫王景清紧紧地站在她身后,目光随着她手中的笔尖移动。她题写完,用征询意见的目光望着她的丈夫。王景清含笑点头。我请王景清接着在采访本上题词,他谦虚地推辞。 我连声向李讷道谢。我手捧她的题词,内心感到由衷的快慰,她题写的内容和她那与父亲颇为相似的字体,使我产生不尽的联想。“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终生倡导的共产党人的宗旨,也就是凭了这个宗旨,共产党才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也就是凭了这个宗旨,共产党才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压力,使社会主义祖国走向繁荣昌盛。如今,共产党人越加需要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讷为《当代警察》杂志题写“为人民服务”,她多么希望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希望所有的执法者,希望一切共产党人,更好地高举起“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为了改革开放大业,像当年张思德同志那样,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讷时刻不忘宣传毛泽东思想,不忘继承父志。 李讷今年53岁,身材高大,体态丰满、端庄,五官均称,富有魅力,满头乌黑的发丝,梳理得极为得体,高鼻梁,宽额头,架一副紫琅眼镜,形象、神态、举止,酷似她的父亲。她身着翠绿色超短羽绒外套,脚蹬一双平底绒布鞋,显得普通、平常、朴素,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她行走在当年父亲走过的弯弯小道上,就如同山中的一棵松,一株竹,与整个绿色的世界融为了一体。 在回韶山的毛主席的亲人中间,有一位比李讷、邵华显得年长的女同志,她步履稳重,举止大方,对人显得和善、亲切,架一副平平常常的眼镜,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像个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军人,又像个大学教授。她与李讷说话时的那股亲热劲,就像jiejie待meimei。我请李讷题词时,她被另一群人团团围住。此刻,她从人群中走出,端庄的脸盘上依然带着亲切的微笑。我暗暗猜度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但我又不敢肯定。我迎上去,早早地伸出笔和采访本,请她为《当代警察》题词。因为追上来的人多,我生怕她没听明白我的意思,又赶紧递上名片。她热情地接过,在一株古树下停步,亲切的目光打量着我,用征询意见的口气问:“题写什么好呢?”陪同的人催她走,她也没有理会。随着她的问话笔尖已经在纸上落下,我看着她工工整整写下了一个“秉”字,她又谦虚地问我:“这字没写错把?我一时真记不准了。”我连声说:“没错!没错!”我希望她一口气写完,不要被陪同的人打断。她不停地往下写,在我的采访本上留下了“秉公执法”四个成熟、端庄的正楷字。她落款时,我才恍然大悟:“啊!她就是毛主席的大儿媳、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难怪她与只比她年少几岁的胞妹邵华比起来,头上多了缕缕白发,眼角多了丝丝皱纹,都记录着她在人生旅途上所经受的暴风骤雨,冰刀霜剑。她是世界伟人家庭中的一员,她从小受到伟人的抚育、关怀,她曾向人们形容少年时得到毛主席关怀的感觉“是与阳光、自由、欢乐融合在一起的。”可她在情感上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亦是超乎寻常的。若不是她这种受过特殊教育,经受过特殊锻炼的人,是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