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双城故事(上) (第1/2页)
从2007年开始,中秋节正式被列为全民的法定公休节日,而这一年的中秋节是个星期二,月Ai直接向学校请了三天假,她和她母亲回东莞了,她发短信里和我说了这事,不过,她依然拒绝和我打电话。 在听不到月Ai声音的每个夜晚,包括中秋节,我都坐在电脑前,疯狂地敲打着键盘,只用了短短一周,我的已经写到一半了,而我也是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打字速度这么快。 作为一个创的菜鸟,我难以避免地写了自己真实的故事,也就是以我的主观所见所闻为蓝本,而且还用了大段大段的对话,去替代辞藻文采、叙事描述和人物塑造。如果让我现在重读一次以前写的文字,我真的无法面对,也无法接受。 然而,我的创作进度也恰好卡了在这一半,因为这的时间轴节点,刚好写到了月Ai认识志明。 月Ai是什么时候认识志明的呢?一旦我对时间轴上的人物关系有疑问,我就会点击进去月Ai的QQ空间,寻找我需要的答案,或者准确地说,叫寻找蛛丝马迹。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看看是从哪天的空间说说或者哪篇日志开始,有志明的点赞和评论,不就心里有数了嘛。 其实,我也可以不写志明的出现,把志明从时间轴上抹掉,让的走向,变成只属于我和月Ai的童话,不好吗?坦白讲,我不知道好不好。 我以为月Ai会在东莞待到周日才回来,毕竟周一要上课的,但在周五的夜晚,她突然给我打电话,我欣喜若狂地接通后,却只听见她的哭泣声,她哭得喘不上气来,哭得连话也说不清楚。我心想糟了,肯定在东莞出事了。 “雨果!雨果!雨果!” “乖,你在哪里?没事的,乖,我在的,没事的。”我安慰道。 月Ai依旧在不断地在哭,足足过了有十多分钟,她才勉强组织好语言,告诉我她就在我家楼下。 我立马穿好衣服,跟母亲胡编了一个借口,说初中同学喊我去“煲蜡”,盛情难却,我得去拒绝一下,因为我要好好学习。母亲说,去吧,好好和他们说一下,技校和六中是有区别的,以后别一起玩了。 我到楼下的时候,老爷爷开的小卖部还在营业中,而月Ai就站在了正前方的大排档那边,她看见了我,直接向我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 她用哭腔跟我说:“雨果,你别生我气了,好吗?雨果,好不好?” 我点了点后,然后抚着她的背,想帮她顺顺气息。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只有你了,所以让司机把我送到这,我就想你陪陪我。”说罢,月Ai又大哭了起来。 原来,月Ai是自己偷偷打车回的广州,因为她受不了和父亲全家人一起吃饭的场面,那所谓的爷爷NN,所谓的大姨、二姨,也就是她父亲的大老婆和二老婆,以及那堆sE眯眯的所谓哥哥们,都在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月Ai的全身。 在东莞的家族聚会里,月Ai就像动物园里的老虎,她想过反抗的,但被母亲制止了,母亲让她乖一点,这次回东莞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问她父亲再要两百万。 等月Ai把眼泪哭g,我牵起了她的手,拉着她,小心地跨过这街巷地面上的一个个“煲蜡”坑。 “煲蜡”就是把广州酒家的月饼铁盒,放在打开放在地上,然后往里头不断扔点燃的蜡烛,直到熊熊大火在铁盒里烧起来,把无数根蜡烛烧熔,像煲粥一样。而我们小时候甚至还试过往里头扔打火机了,听着爆炸的声音,赶紧躲跑,又刺激又好玩。 现在回头看,这绝对是个很危险的中秋游戏,我也分不清这是全广州的传统呢,还是说就只是我们海珠老城区的小孩才会这么玩的。 我们穿过了婚纱街,来到了海珠桥脚站,然后上了一辆空荡荡的8路车。我们在车后门对侧的双人座那坐下了,这是我和月Ai最熟悉的座位。 月Ai拿出了MP3,并递了一只耳机给我,我戴上后,她的头微侧,靠在了我的肩膀上。这时,MP3里播放的是《Ai情有什么道理》。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坏/偶尔有些小小的悲哀/ /我想别人也看不出来/即使孤单会使我伤怀/ /也会试着让自己想得开/ /对你不知道是已经习惯还是Ai/ 就这样,莫文蔚的歌声伴着我们,穿梭在这珠江沿岸的夜里。 /当初所坚持的心情/ /是不是还依然存在/ /眼看这一季就要过去/ /我的春天还没有来/ “雨果,你说,2017年会怎么样?”月Ai突然问道。 “你是说10年后吗?”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种问题,10年后,2017年?我应该27岁了,应该已经在一家公司工作满5年了,运气好点的话,应该还升了个职。 “我们会不会已经有小孩了?”月Ai再问道。 “会吧,我觉得会的。”我快速答道,然后看了看月Ai,这时,她已经闭上了眼睛。 我以为月Ai累得睡着了,过了好一会后,她重新睁开眼睛,用坚定的语气继续说: “那一定要给咱们的nV儿,一个很好很好的家庭环境,不能让她像我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