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1章 打油诗  (第1/1页)
    有了提纯白盐,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法子,那自然是要用的。    魏皇安排了盐事司的人去做这事,说的是越快越好,结果盐事司的人真就在三天内把东西给造了出来。    当然,这一批新造出来的白盐,那必须得是皇室先用的。    但魏皇没用。    他拿着盐上朝去了。    洁净的细腻白盐,朝上每个官员都被强迫性地看了一看,尝了一尝,感受了一感受。    魏皇很是欣赏了一番爱卿们感动涕零的情态。    然后,他点名了几个喜欢在心里逼逼赖赖的,让他们就白盐一事当众赋诗一首。    这在朝堂上是很稀罕的事,毕竟谈论家国大事的地方,赋诗这玩意儿,太附庸风雅了。    臣子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将白盐夸了又夸。    但魏皇却不高兴。    因为他们没夸对地方。    最后还是杜兴自发站出来,面不改色地造了一首四不像从打油诗出来,这才让魏皇喜笑颜开——    “白盐好,盐好白。    吃了妙,身体棒。    百姓用了人人夸。    若问谁家儿郎?    当是天家九子。”    真是好没水平且不伦不类的一首诗。    臣子们再是瞧不上杜兴造的这打油诗也没办法,毕竟他是陛下第一个给了好脸子的人。    聪明的人已经从魏皇的态度上瞧出了端倪。    于是,自杜兴之后的诗作,多是在赞美白盐的同时,又夸了几句他们贤王的。    魏皇终于满意了。    他也不管此举会不会给臣子们各种错觉,魏皇纯粹就是想给那些看不上他宝贝小九的人一个小小惩罚!    对臣子们漠视魏钰的态度,魏皇心里其实还挺不是滋味的。    不孝子他自己可以嫌弃,但别人要看不上那却不行!    皇后之前对他的儿子们挑挑拣拣也就算了,左右也拿她没办法,但几个臣子他还不能穿小鞋了?    不是看不上魏钰吗?    那他就非得让那些看不上魏钰的人都夸他好!    而就因为魏皇这手saocao作,在白盐还在加班加点赶造的时候,整个京都可以说都知道了白盐的事。    臣子们在朝堂上现场造的诗,尤其是杜兴那首四不像的打油诗,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诗造的委实太糙,但凡是个看过几本诗书的诗书人,都不好意思将其称之为诗!    但偏偏那诗还被陛下夸过不错,写得好。    你说这叫京都的那些读书人能怎么办?    只能不带脑子的夸了。    而当事人杜兴,他本人不仅半点不羞臊,甚至还十分得意,逢人就说自己写了首被陛下夸过的好诗,生怕有人没听过。    整个京都,仿佛一下就进入了没脑子的诗会大赏。    幽州,乐安郡杞县下,有个叫张家村的地方。    张家村在杞县乃至整个乐安郡,都是一个很有名的村子。    不为别的,只为张家村的人都是木匠。    在这个敝帚自珍的时代,无论是木匠,还是铁匠,但凡是有点技术活在里面的工作,基本都是非亲族不传。    张家村的人世代都是木匠,家家户户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活在里面。    譬如这家擅长给人做雕花床柜,那家擅长桌椅板凳,这家会做农具,那家又会藤编手艺活……    张家村的人都是祖传的手艺,做工精细又认真,在乐安郡是出了名的口碑好,可以说只要离得不算太远,有点闲钱想弄个好点木具的人,都会上张家村请他们打家具。    张进宝就是这张家村的人。    跟村里其他叫大牛、石头、二狗的伙伴们不一样,张进宝有个不同寻常的名字。    这名字是他爹特意找秀才老爷取的,就希望张进宝能继承家业,以后做个有出息的人。    可惜。    事与愿违。    张进宝不想做木匠。    “你这个孽障!有本事你再说一次?你信不信我打死你!”    平时只听到刨木头花子声音的张家村,这会儿却是异常热闹。    一户农院外,不少人都围在矮小的篱笆墙外看热闹。    有人瞧着院子里追赶的父子二人,还很是幸灾乐祸地高喊几句。    “哎哟,张三哥,进宝过两年都要成亲的年纪了,你怎么还拿着棍子打他啊,这也太不像话了。”    “三哥,进宝这又是不听话了?”    “进宝你可跑快些啊,你爹棍子要落下来了!”    张进宝是个身形高大的少年郎,比在场任何人都要强壮,被他爹拿着棍子在院子里赶的时候,不但没有一点狼狈,反而有种在逗他爹玩的滑稽感。    张进宝一边跑,一边高喊道:“叔伯你们劝劝我爹啊!我爹他又疯了!”    张爹在后面气得要死,“你个兔崽子!你给老子站住!老子这会非绑了你不可!”    但凡是张进宝从外面回来,基本就会跟他爹吵一回,张家村的人本来都习惯了的,就是这次瞧着有些不一样。    墙外的观众很好奇。    “进宝是昨儿从杞县回来的吧?他这又在县里看到什么了,把他爹气成这样?”    “这谁知道……哦对了,前几日有个田成村的人过来找我打柜子,跟我说了什么县里有白盐卖,是官府卖的,好像是什么三百文两斤?”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我昨晚听我婆娘说的!是一个瓶子里装了白盐,那一瓶是三百文!”    “啥?一瓶三百文,你们是不是听错了!”    张家村的人有钱,他们比城里的人还要有钱。    要不是经常需要木料做家具,加之村子里地方宽敞,方便做活,张家村的人完全可以搬进城里过日子。    所以张家村的人不像一般农户那样用毒盐,他们用的基本都是青盐。    因着一个个都是经常埋头刨活的木匠,都不怎么进城,所以关于城里的消息,张家村人都不怎么听过。    这会儿听到白盐的消息后,围观群众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转移了。    张进宝耳尖地听到他们谈论的事,一个扭身,立马就从他爹跟前蹿到了篱笆墙边上,郑重点头。    “对,就是白盐!官府贴了告示宣扬的,一瓶三百文,那个瓶子叫玻璃瓶,是咱们朝的一位王爷造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