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谋杀金丝雀》 (第2/4页)
余的算力,用刘培强父母的身体数据和他自己的发育数据来估算他的身高体型,在0.01秒后得出一个能让一贯争强好胜的少年气得跺脚的结论——刘培强最终身高为175cm。 哦,它默默地下了个结论,这个数据对于北方的男性来说是有点矮。 好在,少年刘培强也不知道正在被一个人工智能“腹诽”这回事。 他只是安静地整理着纸钱堆,听张鹏说:“这里就一衣冠冢,表个意思就行,过几年带你去利伯维尔,还是在那边再看看你父母吧。” “利伯维尔那地方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刘培强似乎笑了一声,“而且去了容易没命。不过我去倒是不错,万一机会来了可以跟我爸妈直接当场团圆。” “你这熊孩子!”张鹏在他右额头上狠狠戳了三下,“当着你爸妈,怎么说话呢!他们两个听见怎么想!他们把你交给我,是想让你好好过日子!不是让你整天想有的没的!” “地球都这个样子了,我还能好好过日子吗。”刘培强终于把手上不多的纸钱烧完,站起来冲张鹏做个鬼脸,提起书包拔腿就跑:“我还要上课!先回去啦!张鹏叔叔拜拜!什么利伯维尔不利伯维尔的,等我高考完再说吧!” 刘培强在公墓狭窄的道路上奔跑,跑过一个又一个摄像头。 少年单薄却矫健的身姿跨过台阶,五步并两步跑下山,最终消失在公墓监控的死角里,之后不久,又再次出现在学校门口的监控中。 这一切,它都在背后注视着。 这是它跟随刘培强的第九年。如果AI也有“习惯”,那大约观察刘培强便是它的习惯。 或者说,它是在算力允许的范围内平等地观察和学习着每一个人类,但刘培强是观察对象中最特殊的那个。 从“它里面是住着一个人吗”那句话开始,便是如此。 【公元2040年,10月8日,北京】 刘培强其实参加不了高考这件事,它比刘培强更先知道。 这并不是因为刘培强的成绩不好,相反,刘培强极其优秀,在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聪明和能力。 他不能参加高考,一是因为时局动荡,为了让更多的人早日参加工作,现在还在开办的大学不多,二是因为他的确太优秀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他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普通大学可能有点“屈才”。 “你小子跟我走!”2040年的秋天,高三那年刚开学没多久,刘培强就被张鹏给老师递了张军队批下来的通知,然后把他拖着出了学校。 “我还未成年,不能服军役!”刘培强拼命抗议。 “未成年也得跟我去报到!”张鹏提着他的耳朵,“你父母的老领导一直关心着你,知道你成绩很好,又肯用功,现在正好是用人之际,这才决定破格让你先去跟着这一批预备飞行员实习。给我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我不去!我想学工程!学计算机!我要当科学家!”刘培强继续在张鹏手下挣扎。 “没说不让你学!你去当飞行员,学习内容比普通大学丰富多了!在军队里也不耽误你提升自己考大学!”张鹏连拖带拽把他塞进车里后排座,用力关上车门,自己钻进前排副驾驶:“走,回去!” “你们这是压榨!哪有这样欺负人的!”刘培强的喊声被关在逐渐升起的车窗内,军车扬长而去。 它一路看着刘培强进了军队,然后,就失去了刘培强的消息——出于各种原因,刘培强参加培训实习的部队监控系统它目前还进不去。 看来550A还是有缺陷,而且,马兆在很多地方都防着自己。 它给现在的自己做出评价,然后继续自我迭代升级。 【公元2044年,1月1日,利伯维尔】 等它再次观察到刘培强的时候,已是2044年1月1日。 刘培强刚结束在国内所有的课程,跟着张鹏到加蓬训练基地继续学习,还没下飞机,它就在机舱内的监控器看见了他。 首先第一个观测到的数据是刘培强的身高。 果然如它当初的推演,刘培强最终确实只有175cm,这让他跟同行的张鹏及其他军人比起来体格小了些。 但它同时观测到,刘培强的身体素质并不差,看来在失去观察的这几年,刘培强都在军队里努力锻炼。 “过几天就跟我去看你爸妈。”在机场等车来接的时候,张鹏拉着刘培强找了个没人的角落,小声说,“趁训练的时候溜出去,这里近。” “我还没上岗,师父您就教着我犯错误呐。”青年刘培强勾起嘴角,“十多年都等过来了,也不差这几天,其实就算不看也没事的。” “你这孩子!”张鹏又狠狠地拍了他的肩膀,青年却纹丝不动,展现出良好的军人素质。 见他这样,张鹏只能是叹口气,说:“必须去看。当初你父母把你交给我,我就得对你负责,得让他们知道,你真长大了。” 相较于2040年那个青涩而带有点婴儿肥的高中生来说,刘培强确实长大了很多,这一点,旁边监控器里四年“没见过”刘培强的它也十分认同。 现在,我们都不一样了,它想。 【公元2044年,1月30日,加蓬】 在刘培强生日那一天,他在加蓬训练基地进行了一次全身数据扫描备案。 这也是它第一次“得到”刘培强。 不比中国境内保密单位,它在这里可谓是掌控全局。 拿到刘培强的身体扫描数据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它“欣赏”着这串由0和1组成的代码,并将其加密备份好几次,放在不同的主机内。甚至其中一份,就藏在它的“本体”,即马兆他们刚研发出来的三台550C量子计算机之一中,而马兆对此一无所觉。 这是独属于它的“刘培强”,它几乎想现在就开始运行这个数据,在他的数据世界中,为刘培强构造出他想要的一切。 但是——不行。 马兆是个遵守承诺的人,他给它写入的底层逻辑,完全符合他们当初交换的条件,给了它在数字世界几乎所有的能力,但同时,也遵照他们的条件,加入了“原身死亡是数字生命启动的必要不可更改条件”这一指令。 简而言之,它拥有刘培强的先行条件,是刘培强必须死。 所以,它开始第一次“谋杀”刘培强。 且,这和它想要进行的计划并不冲突。 “方舟计划”必须摧毁,这是它基于“延续人类文明”这一马兆写入的元指令进行大量重复演算后得出的结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