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淬体!九转玄功,化身神魔  (第1/2页)
    西方世界。    雷音古刹。    此时无声胜有声。    接引准提二圣,满脸无语的望着南天门的方向…    很明显。    他们所期待的所有局面,都没发生!    巫妖二族竟然双双老六,不战而退?!    “就这?”    准提圣人摇摇头,满脸遗憾。    这位在众生面前,口口声声我佛慈悲善哉善哉的圣人。    此时却是因为巫妖没有开战…    大劫没有开启…    洪荒没有生灵涂炭而遗憾。    这何尝不是一个笑话?    而一旁的接引圣人,却是没有开口,而是低沉着脸,眯着眼在思索。    显然。    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让巫妖二族,快点开启大战,好让他们师兄弟二圣能够完成大宏愿。    此时的准提看到接引圣人在低头深思,也不由得嘟囔道:“如今巫妖二族,都一副备战模样。”    “十二祖巫固守巫族祖地。”    “妖族又皆入天界不出。”    “想要让他们短时间内开战,恐怕难了...”    听到准提的抱怨。    接引原本微眯的双眸却是不由得一瞪,两道光芒从中闪烁。    “固守...”    “天界...”    “祖地!”    “有了!!!”    只见接引圣人枯瘦如柴的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看到准提还一脸困惑,接引说道:“还得是师弟你点醒我。”    “既然巫妖二族现在都固守不出,那就逼着他们出!”    准提还是满脸懵逼。    我说什么了吗?    我不就是将巫妖二族现状说出来而已吗?    怎么就点醒你了?    看到准提还是一脸困惑,接引无奈,继续开口解释道:“既然帝俊帝江都死守不出。”    “那是否还有不在天界的妖族,和不在巫族祖地的巫族?”    直到听到这。    准提圣人这才焕然大悟。    只见他猛地抬头,朝着天际望去。    那方向。    亦是每日绽放光芒,照耀洪荒诸天的太阳星方向...    .......    而在西方二释酝酿坏主意之时。    远在截教道场·牢狱世界中的萧易,也终于进入了【九转玄功】淬体的正轨上。    只见此方世界在这一刻完全呈现黑白之色,万物皆被黑白之色渲染同化,粉碎为尘。    导致整个世界空荡荡,一望无际的地上只有萧易一人。    而黑白的源头。    则是来自于高高悬浮在天际之上、身躯足以遮天蔽日的两条蛟龙。    只见它们形如龙,巨大的龙首顶端却只有一角。    一条黑一条白,他们相互交缠在天际,黑白交融。    磅礴得足以笼罩整个牢狱世界的阴阳法则从他们庞大的鳞片中散发。    若不是牢狱世界的四面八方有通天布下的阵法。    这些恐怖无比又不断碰撞、交击、融合的阴阳法则之力...    早就冲破这地底空间,波及整个截教道场了。    “轰隆隆~~~”    只见萧易盘坐于地,双眸紧闭,身上窍门皆为敞开,准备迎接天际上灌注而下的滔天阴阳法则!    只听一阵阵宛若闷雷一般的巨响,在牢狱世界上空炸裂开来,震耳欲聋,回荡不绝!    正是阴阳法则落在萧易身躯之上,所产生的巨响!    而这。    不过是太古阴阳蛟龙在检测萧易承受能力,洒下的少许阴阳法则之力!    就有如同金石一般的威能!    让太古阴阳蛟没有想到的是。    他们的阴阳法则之力,刚刚接触到萧易身躯。    一股令天地为之颤抖的威压,就从萧易周身扩散开来!    “吼~~~”    剧痛让萧易口中不由得怒吼。    一声宛若龙吟之声从他的喉咙里发出,声音震动四野,回荡在牢狱世界当中。    下一刻!    萧易双目骤睁,瞳孔当中仿佛有金银之光闪烁。    “九转玄功,开!”    伴随着萧易一声厉喝。    他体内那早已解析完毕的【九转玄功】心法顿时疯狂运转开来!    霎时间!    一道道异象惊现!    只见以他为中心,四周竟然突兀出现九根通天彻地,足以贯穿苍穹的血红柱子!    每一根柱子从地底冒气,绽放血光。    下一刻。    竟化为九道面容与萧易一样的混沌魔神虚影!    他们刚刚现身,就仰天长啸,声音震荡八荒。    与此同时,更有一股恐怖的气息从他们身上开始弥漫出来!    即便是悬挂在天际上,秉着工具人原则,只泼洒阴阳之力助萧易淬体的太古阴阳蛟龙此时皆为震惊。    两个巨大如山的龙首上,纷纷现出了惊骇之色,硕大的龙眸就差突出来。    “这....”    “这就是九转玄功?”    “不可能吧!十二祖巫就是主修这功法?”    “我不信!刚刚淬体而已啊!竟然就出现混沌魔神的异象!”    “即便是吾等父皇修炼之时,都没有这等异象啊!”    左边的太古阳蛟龙开口惊呼。    右边的太古阴蛟龙闻言,从惊骇中清醒,她巨大的龙眸死死盯着被九尊混沌魔神虚影护卫在中央的萧易。    得出一个结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