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坦白) (第2/2页)
,又一点点将这些政令完善,皇上甚至不顾大臣的反对,直接任命他做会试的主考官。 他没有辜负皇上的信任,哪怕京城那些世家大族对他威逼利诱,逼迫他交出会试的试题,他也没有屈服。 在他二十岁那年,他作为那年会试的主考官,对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仔细选拔,认真批阅他们的答卷,为皇上选拔出许多可用之人,皇上也一一给他们安排了去处。 可是,一切都到此为止了。 他的眼睛在皇上为那些进士赐予官职的第二天被毒瞎了。 没有人能知道他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了的那一刻是多么彷徨无助,是多么害怕那无穷无尽的黑暗。 他知道这是那些士族们做的,因为他不听话,危害到了他们的利益,竟然让那些低劣的平民布衣和他们一起站在朝堂上。 但是,他没有为此退缩。他很快调整好了自己。顾宁想,只要他的君主支持他,那么以后,就算他是那些士族攻击的靶子,被他们万箭穿心害死,曝尸荒野,他也不会后退一步! 他向他的父母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决绝,他的父母虽然紧紧抱住了他,眼泪浸透了他的衣衫,但他们最终,也没有对他说出一个不字。 可是他的君主退缩了,他背叛了他。君主给他冠上“监考不利”的罪名,又以他眼盲不宜在朝为官为由,剥夺了他所有的官职,将他贬为平民。 他可以接受小人的迫害,却不能接受君主的退缩。那一刻,他感到了背叛,他不知道他的坚持还有没有意义。 他不知道他不做状元郎,不在君主身边辅佐君主,他又该做些什么? 二十岁,比起十七岁,他有着更成熟的思想、更渊博的学识、更健壮的躯体,还有着满腔的壮志。此刻,君主一朝令下,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没了用武之地。 于是,他开始抑郁,开始迷茫,为了寻找答案,他开始远游······ 终于有一天,他遇见了祝安安。 她是一个善良执着的姑娘,她有主见,有想法,哪怕命运对她并不友好,她也不愿意就此将就。 她带着他逃了出来,她的乐观积极感染了他,让他也想做一些改变。 于是,他在她的建议下办了“安安学堂”,做起了夫子。 后来的事,祝安安就都知道了。 祝安安:“顾宁,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她看见那些信里说,皇上想让顾宁在明年春天前回去,他要给顾宁官复原职,让顾宁再次组织明年的会试。 顾宁对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了犹豫,那天安安问他更在意的是什么,他已经明白了,他更在意的是那些学子,而不是君主。 既然此举有利于那些学子,那么他便不必纠结君主的态度,只需好好为那些跋山涉水来京城参加会试的学子组织一场公平公正的会试就够了。 顾宁:“安安,我打算今年秋天带安安学堂的学子参加完乡试,等他们成绩出来,就去京城组织来年的春闱。” 到底是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顾夫子对他们还是很上心的。 只是,等他上京城后,他与安安。就要暂时分别了吧! 顾宁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有些不舍,可是安安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他不能为了自己而要求安安做出牺牲。 况且,以安安的性子,她恐怕是不会为了任何人而耽误她行医救人的脚步的。 就在顾宁胡思乱想时,祝安安开口了:“顾宁,那楚七也会和你一同回京城吗?” 祝安安没想到,她与顾宁来清水镇后遇到的欧阳清和楚七,都是怀着目的来的。 他们一个是皇上私下请来,号称“杏林世家”的隐世家族家主欧阳清。皇上请他为顾宁医治眼疾,欧阳清怕顾宁对皇上心有芥蒂,就没敢表明身份,又凑巧发现祝安安在医学上天赋奇高,就收祝安安为徒,又送给她许多关于医治眼疾的医书,让她去救治顾宁的眼疾。她就说,师父怎么在顾宁的眼疾好了以后就天天不见踪影,原来是任务完成了。 楚七也是皇上派来的,他是皇上私下养的暗卫,武艺高强,他派楚七来是想让他护送顾宁回京城。顺便一提,顾宁这个小瞎子能孤身一人来到清河村也是楚七在暗中保护,不然,这一路,顾宁早就不知道被哪个士族暗害了。 看来,皇上还是很在意顾宁这个状元郎的。 顾宁其实也明白这件事。只是,作为臣子,他不能对皇上心怀怨气,但是,作为好友,他还是对皇上当年的退缩心怀芥蒂。 顾宁:“安安,楚七也是必须要回去的。” 祝安安明白了,只是有些失望:“那顾宁,我以后和楚七一起练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好好珍惜。” 祝安安下定了决心,她要在楚七离开前多学几招,不能浪费了这个皇家暗卫,以后可很难再遇到这种机会了。 顾宁想到昨天早上安安和楚七在一起练剑的情形,心中酸涩。 他想立刻向祝安安表明心意,可是临到头了,却又生出了怯意。 祝安安:“顾宁,你怎么了?” 顾宁欲言又止,心中有千言万语,可是看向祝安安那一刻,心脏只是在那里跳得飞快,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 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安安,时间不早了,回去歇息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