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少年同渡_第二十九章(早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早朝) (第1/2页)

    祝安安醒来时,发现她和顾宁被楚七放到了同一张床上。

    顾宁:“安安,你醒了。”

    顾宁正披衣坐在床上,身上的剑伤已经被包扎过了,但还是隐隐有血迹往外渗出。

    他发现祝安安醒来,解释道:“安安,抱歉,楚七家里只有这一张床,所以······”

    祝安安躺在床上,朝他摇摇头,示意自己并不在意这点。

    祝安安:“顾宁,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顾宁:“寅时。”

    寅时,那就是还有一个时辰就要上朝了。祝安安挣扎着起身,她没忘记昨天她让顾宁奏请皇上允许她前往邺城为百姓治疫病。

    祝安安:“顾宁,你的伤还能支撑你上早朝吗?要是不行的话,我问问楚七可不可以带我私下见皇上一面,我亲自去说去邺城的事。”

    顾宁起身,拿起床头的纱布,又往自己的胸前紧紧缠了几道,勉强控制住不断渗血的伤口。

    顾宁又拿起楚七去自己府邸取来的红色朝服穿上,对祝安安道:“安安,今日早朝我会陪你一起去的,你别担心。”

    时间不早了,二人穿完衣服就坐着马车往皇宫门口赶去,顾宁让祝安安伪装成他的随从,陪他一同进宫。

    马车颠簸,祝安安一个不慎滑落到顾宁的身侧,她这才发现顾宁在不住地发抖。

    祝安安:“顾宁,你的伤口很疼吗?”

    顾宁顺势将祝安安拥入怀,祝安安闻到了他身上淡淡的血腥味,担心自己会压迫到顾宁的伤口,想从他怀中挣扎出来。

    一向对她予取予求的顾宁此刻却不再任由她从自己的怀中起身,他不顾自己还未愈合的伤口,更用力地抱住了眼前的心上人。

    顾宁喑哑的声音从祝安安的头顶传来:“安安,我怕。”

    祝安安挣扎的动作停了下来,她顺从地依偎在顾宁的怀中,手也紧紧握着顾宁的手。

    良久,祝安安开口:“顾宁,我一定会努力活着从邺城回来的,你要对我有信心啊。”

    祝安安:“还有,我离开之后,你要好好养伤,不然我会不放心的。”

    “对了,这段时间你就不要一个人外出了,最好让皇上派个人保护你,我怕刺客一次没成功会再来刺杀你。”

    ······

    祝安安絮絮叨叨说了许多,顾宁安静地听着,不知不觉早已泪流满面。

    他不知道祝安安这一走,到底是生离,还是···死别···

    如果安安能平安从邺城归来,他以后一定不会再拒绝安安的求欢······

    马车在皇宫门口停了下来,刚好是早朝开宫门的时间。

    祝安安和顾宁对视一眼,不再多言,下了马车就径直朝金銮殿走去。

    金銮殿上,朝臣的争执还是一如既往的激烈。

    以陈太尉为首的三朝老臣,仗着当年同梁高祖一起打天下积攒的军功,话里话外要求皇上为邺城灾祸下“罪己诏”并废除科举制,以平息天怒。

    剩下的则基本是顾宁这类由科举入仕的年轻臣子同他们争辩若实施科举对大梁朝的益处,以及论述邺城一事乃是天灾与天怒无关。

    二者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愿让步。

    “皇上,科举取士可不断为大梁挑选最优秀的人才,有利于大梁国祚长久啊!”

    “皇上,老臣只知道当初梁高祖带我等打天下时曾言若有一天他称帝,我等的军功可世袭给子孙万代!君无戏言啊!”

    “皇上,邺城的雪灾、地动和疫病皆是上天知道这些参加科举的平民学子会有损于国祚而降下的灾罚啊!明年的科举绝不可继续,不然,天罚不断啊!”

    “皇上,陈太尉老了,眼光也不行了,不可相信他们这些老糊涂的话啊!”

    ······

    “停!”

    皇上被他们吵得头疼,示意他们停下争论。

    他看向顾宁,嘴角带着让人捉摸不透的笑,状似随意地问道:“顾爱卿,依你看,这邺城接二连三的天灾是否与天怒有关?”

    顾宁上前一步,答道:“禀皇上,这实乃无稽之谈。”

    皇上:“顾爱卿说说自己的看法。”

    顾宁看向那些三朝老臣,道:“生老病死乃人间常事,疾病天灾亦非罕见。高祖在位十七载,大梁就曾发生过三次雪灾,五次记录在案的地动,疫病大大小小更有十数次之多。可见此次邺城的遭遇,实如日出月落,乃自然现象,与天怒毫无关系!”

    陈太尉笑道:“顾大人,姑且算邺城此次遭遇算是天灾。那顾大人推行的‘科举制’可是实实在在有违高祖留下的祖训,君无戏言,若不继续推行军功世袭,待尔等百年之后,到了地下见到高祖,不知作何解释?”

    顾宁也笑着回道:“陈太尉,高祖打天下时确实曾言‘军功世袭’,以激励士气。但当时,高祖还未登帝位,只是起义的百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