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回、潜龙惊蛰(一): (第2/2页)
心有芥蒂,但仍不乐见改朝换代的动荡。不过,这乃是天道之必然、轮回周始的无情转折,从不会因一己喜恶,而有任何改变,他只能静观其变,默默接受。 一官真的很难过,他每天往返途中,几乎没有一天,不伤心掉下眼泪。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J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曹C的蒿里行,大师父念了一次,他便记在了心里。 其实,也没有刻意去记,只是此时一官脑海中,就自动浮现了出来,或许是眼前的景象,就算还没到描述的那般悲惨,但相去也已不远。 一官终於还是见到,狐狸师父口中,那令他弃家出洋的大荒情景;他还是见到了,凤师父口中,扒树皮、刨草根,争相抢食的惨况。 只是之前不知道,真正让他惊心动魄的,是真实情况的肃杀、残酷、与惨绝人寰,要b听闻时,震撼千百万倍。 ××× 一官终於,还是崩溃了。 这日近夜,时将初更,在餐桌上勉强吃了些,他知道外头的情况,知道父母为张罗桌上那点稀落的食物,是必须经历多少努力,花费多少功夫。 他实在没有胃口,再则三个弟弟还小,正处发育阶段,他们更需要多吃点,於是便匆匆下了餐桌。 之後,一官走到前面小院里,在矮墙边上纳凉。他看着天上一轮明月,心里想起,凤师父说的遇见海狐狸那个故事里,有一种随便丢在小山丘上,便能长出满山遍野食物的神奇东西。 如果能把那种红毛吃的东西,带回泉州,是否也能长得满山遍野,是不是就不会有这麽多人饿Si?是不是能让每个人都吃饱? 不过,他又想起,之前穆先生说过“橘逾淮而为枳”的典故。一条淮河尚且如此,更何况一片海洋!那东西拿到这里,不知是否也能长得满山遍野。 一官坐在阶前,望着星空,心中胡思乱想,有许多未知没有答案,因为这种事不去尝试,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一官现在有GU冲动,想立刻起身出海,直往那吕宋岛的玳瑁河去,把那叫红薯的东西全给挖回来,种满泉州每一个小山坡,让它们长满所有荒山野岭,让那些挨饿的饥民任意取用,他不想再看见乞食的手,不想再看见饿Si的人。 但,现在的他,能远渡重洋吗? 他现在除了望着夜空想想外,又还能做什麽呢? 当一官想得出神之际,突然听见敲门声响。 他起身向前,打开小木门,看见了消瘦清癯的小菊,立於门外。 一官自从开始练功後,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与小菊这样面对面而立,她似乎也长高了不少,也长得更漂亮了,但也似乎更瘦了,一种让人心痛的瘦。 「我要走了!」小菊低着头,开口低声地说:「来与你说声再见。」 「啊!」一官一时没有会意过来,迟疑了一下问:「你要去哪?」 「去广州。」小菊的声音,轻到几乎听不清。 「去那做什麽?」小菊的态度,让一官有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了心头,大声问道。 於此同时,一官也发现了在小菊身後,她家门外三五步处,两个粗鲁猥琐的男人,远远站在那里看着这边。 小菊用了最大的忍耐,让自己的眼泪不要流下来,再勉强挤出了点笑容,回说道:「都说广州是个大城市,热闹极了,一定很好玩!」 这不是一官想知道的,她似乎没有回答一官的问题,或许是因为真正的答案,她实在说不出口。 「不,不好,没有地方会b这里好。」一官斩钉截铁说。 「...」小菊想开口,但没能说出话,她只能极力忍住眼泪。 一官当然知道,小菊有难言之隐,他伸手拉着小菊的手,往後退了一步,将小菊拉进了自己家门,到小院里来。 就这麽一步,十步外的那两个男人,也警觉地进了一步,直到他们确定,一官就仅仅只退一步,没有再下一步动作後,才又东张西望,假装没在注意他们。 一官不想让小菊为难,他只低声问:「是你母亲,还是弟弟,出了什麽事?」 「哗!」小菊终於还是没能忍住,泪一涌而下。 她与一官从来都无话不说,这几年虽不再像小时候,两小无猜玩闹在一起,但也不知为何,今日会生疏致此,她有千言万语想对一官说,但此情此景,她又能说什麽呢? -------------------- *平米法:又名均征加耗法,收成不佳赋税过重,农民逃离农地成为流民,为缓和这种情况,宣德八年起施行此法,规定将田赋拆分为原科与耗米,原科固定不变,而耗米视现实情况调整。 *上四府:福建又称八闽,设有八州,上四府指建宁、延平、邵武、汀州四州。 *下四府:指福州、兴化、漳州、泉州四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